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东南互保时期,清朝朝廷毫无作为,督府爵帅为何不“以下犯上”?

东南互保时期,清朝朝廷毫无作为,督府爵帅为何不“以下犯上”?

“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建议,旧营积弊太深。人皆乌合,来去无恒”。义和团之后,对于清朝的格局还有战略调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慈禧太后,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之中,自不量力的向十一国宣战。

(一)、短暂的结盟,因利益走到了一起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彼此之间的博弈,并不一定非要兵戎相见。而且,那些封疆大吏都是人中龙凤,他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虽说都是为清朝打工,但此时朝廷的种种政策,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大家不想让自己的辖区,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所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纷纷表态不支持参战决定。

1.大家各怀鬼胎

“令南北洋、湖北之武备学堂,山东之随营学堂,酌量扩充,认真训练”。为了更好的实现东南互保,各地开始整饬新军。其实,这意味着各地方军阀势力开始与中央逐步的脱离关系。就像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通电全国,表示独立,就是东南互保打下的基础。

这些人都是各省的要员,他们也是清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爱新觉罗氏给与的。而且,自幼接受的忠君爱国思想,并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所以,东南互保不可能演变成日本的应仁之乱。

2.谁先出头就打谁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时大家就是临时的结盟,主要还是不想让义和团的战火蔓延到自己的省份来。其实,宣称清廷与十一国开战是受到义和团胁迫,已经是和朝廷剥离的表现。也证明了,在封建王朝的末期,其统治力非常有限。

东南互保若是在康乾之时,定是大逆不道之罪。当然,清末自然是不可与盛世相较。此时若是再进一步,就是所谓的造反。就像东汉末年,袁术接受建议,率先称帝。本来与他结盟的军阀,也立即倒戈,成为了射向他的利箭。

一旦战乱结束,就会成为自己盟友的清洗对象。毕竟,谁都想着趁此机会瓜分他人的地盘。其他人一定会以讨贼伐逆的名义,行利己之实。

(二)、没有这种想法,意识不到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君父的概念就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儒家所推崇的忠君爱国思想,更是深入人心。而当时的光绪皇帝,手中根本不握有权柄,全部在慈禧太后手里。各省的督军,不到迫不得已,时机完全成熟,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1.此时反叛无异于自掘坟墓

“名不正,则言不顺”。东南互保是建立在向十一国是伪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这是大家能够团结在一起的理由。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旁人的心思,但终归是不能明说的。而他们结成联盟,也是因为恐惧。如果在对抗洋人的过程中,失败了,后果自己承担;若是胜利了,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终归有卸磨杀驴的一天。

东南互保的几位军阀,不能确定手下人是否真心效忠于他。他们手中有些人的权力,甚至都不如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时大。所以,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的能力。即使具有能力,也害怕成为众矢之的。

一旦有人宣布独立,会被人视为异己。视作不忠不孝不义之人,而且其他军阀也害怕独立之人会有一天凌驾于自己之上。维持同盟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就难以再恢复。也就意味着,同盟的破裂,也就意味着朝廷很有可能会将其各个击破,或者杀鸡儆猴。都是聪明之人,谁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事君贵以人,事父孰为愈。”慈禧太后与各国宣战之时,清廷还是有些威望的。而大家之所以互保,也是因为恐惧。除了害怕打赢和打不赢之外,就如同上文赘述的他们手下之人并不愿意全部听命于其。这些封疆大吏,能够做的就是让手下们消极怠工。

几千年来忠君思想的洗脑,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消除的。而且东南互保背后的支持力量是荣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全清朝。若是真的和洋人全面开战,受伤的只能是大清。而且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臣子们心中也是有些地位的。

清朝末年的皇帝,比起唐朝晚期的皇帝们在节度使面前的摇尾乞怜,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就是因为当时的汉臣们,还是有忠诚之心的。这种忠诚来自于长久以来的压制,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当时还掌控着一定的军权。

所以,这些封疆大吏们也是有这种心理的。而且,他们也是这场动乱的直接受益者。倘若真的去造反了,倘若自己牢牢掌握兵权,那么底层的很多百姓也是不愿意的。因为造反,自古以来都是株连九族的重罪,大家不想跟着去涉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绝对不允许造反的。

(三)、清朝没有完全瓦解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权力的诱惑,是很少有人能抗住的。对于这些封疆大吏而言,绝对的权力不是只需要踮脚就能够到的。而且东南互保只是要维持各自地方的稳定,和造反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而且互保符合多方的利益,慈禧太后也知道自己肯定招架不住多国联军。所以,自保反而为清廷保全了颜面。

义和团运动其实就是类似于“张献忠”似的起义,他们以迷信为名,而且打着消灭洋人的旗号。但是一直等到结束,也并未能杀掉多少洋人。反而给各地的百姓,都带来了很大的困苦。东南互保之地,眼见着义和团如野草般蔓延,急需与其划清界限,而且还要防止他们流窜作案。

若说有人想要趁朝廷危难之际造反,倒也不是不可,但是胜算不大。因为洋人并不希望清朝真正的灭亡,而是把它当成一个钱袋子。有人要公开反对它,很有可能清廷会明码标价的与洋人联合将其消灭。

而且自从太平天国结束以后,清朝人口开始逐步增长。各项经济,也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时候,还不像以后那种民不聊生。没有逼到一定的程度,大家还是喜欢安稳。当很多人都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时,才会有人站出来。

2.时机不是很成熟

袁世凯能够逼得清帝退位,也是下足了工夫。不能说他在东南互保是没有这种想法,但那时能力一定不足。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为自己积攒人脉。而且正值辛亥革命的风口浪尖,将他吹到了权力的最颠峰。

如此一来,就会有第三个人出来,宣布要为第一个报仇。这便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是清廷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方面,可以互相削弱这些封疆大吏的力量;而另一方面战乱会对民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结语:

很多人上位,都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恩惠。而且,她在早年间用人方面还是有一套的。并不像戊戌变法以后,那么糊涂。大家对老佛爷,还是有几分忠心的。更何况,皇帝还在老佛爷手里。明目张胆的造反,师出无名,必然会遭到清算。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立,东南互保,结盟,时期,清朝,朝廷,爵帅,义和团,军阀,清廷,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独立,东南互保,结盟,时期,清朝,朝廷,爵帅,义和团,军阀,清廷,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独立,东南互保,结盟,时期,清朝,朝廷,爵帅,义和团,军阀,清廷,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