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了“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媒体提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科技、产业、财政、金融、贸易等各方面关系密切。请问,十年来,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服务经济主战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推进项目示范、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畅通流转方面,遵循知识产权制度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推动创设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激发知识产权转化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支持建设33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联合财政部在37个重点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16个省份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制定专利评估国家标准,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交易价格发现机制。2021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次数42.2万次,是2012年的4.8倍。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活跃,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分别是十年前的10.1倍、9.7倍和6.5倍。十年来,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平均增速达20.5%,高价值专利转化的“源头活水”有效激活,促进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金融赋能方面,与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出台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建设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优化质押登记服务,稳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深化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人保财险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稳妥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联合财政部支持设立20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与证监会指导沪深两地交易所成功发行67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十年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达到1.3万亿元,其中,2021年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是2012年的8.7倍,服务企业数量为十年前的10.6倍;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超过2.5万家企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风险保障,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转化见效方面,联合国家统计局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核算和发布机制。积极探索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效路径,支持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提高专利对产品和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专利导航服务支撑体系,制定推行企业、高等学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促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和运用效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全国布局建设210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连续三年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接续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有力促进品牌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十年间,累计评出310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新增利润超过3400亿。还培育了572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产出了全国37.4%的工业增加值,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1.3%,专利产品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收入。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知识产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势能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