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
公元1615(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被努尔哈赤确立为女真人中的军事制度。至此,倚靠着“八旗制度”为基础,努尔哈赤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对手明朝统治者之间的萨尔沪战役和松锦大战。拿萨尔沪战役来说,当时的明朝政府单单投入到参与正面作战的部队人数就达到了十一万,其余后勤保障兵力更是数不胜数,而努尔哈赤方面全盘仅仅使用了六万余人的八旗兵便战胜了大明帝国。在松锦大战中,双方实力的悬殊更是令人昨舌,努尔哈赤甚至可以以不足对手一半的兵力去快速解决并赢得战斗。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自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伊始,诸如此类的战役便不胜其数,在这其中,“八旗制度”始终扮演着一个极其神秘且重要的角色。
努尔哈赤时期,对于八旗士兵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明朝军队或者其他对手这一奇怪现象,通常人们给出的解释是:努尔哈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促成的这一切。这一说法笔者不予否定,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八旗制度”这一军事组织在这其中的一份功劳。据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于八旗制度前身的记载:
太祖削平各处,于是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五牛录立一甲喇额真,五甲喇立一固山额真,固山额真左右立梅勒额真。原旗有黄白蓝红四色,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
以上所述的便是八旗制度的前身——固山牛录制度,显然八旗制度就是在原有的固山牛录制度上形成的。根据以上记载可以得知:固山牛录制度是一个层级分明、简洁明了的组织,全军以牛录为基础,以“五”为进制呈阶梯状分布。在这其中,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额真再设一固山额真。因此不难推算出,一固山下面所统领的人数总共达到了7500人,这便与后来的八旗旗主所掌管的兵力一致。当然,这仅仅是八旗制度下的一个基本的轮廓,其所蕴含的精华远不止如此。那么,在该篇文章当中,笔者就以“八旗制度”为圆心,围绕着它去探讨一番关于“八旗制度”背后所蕴藏的精华,以及再详细地讨论一下“八旗制度”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所取得的实质性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八旗制度是以牛录为基础所形成的组织。那么,牛录作为八旗制度中最基础的单位,其对整个军队所带来的影响必将是最为直接的。因此,为了发挥出牛录的最大优势,统治者在这上面也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譬如,据史料《旧满洲档》记载:
若每一牛录300人中,“有五十披甲者,留十个披甲者守城,四十个披甲者出战。出战的四十个披甲者,二十个披甲者携带云梯使其攻城。”
如此一来,使得每位参与作战的牛录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士兵在实际作战中更具有目标性,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每个牛录成员在兵种上的细分也是提升其作战熟练度的一种手段。就好比一个人经常重复着一个动作,时间一久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与此同时,此制度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统治者的负担,还能够在短时间内依靠少数人的指挥迅速形成巨大的战斗力,大大的提升了部队的机动性。这就是为何在萨尔沪战役当中,努尔哈赤能够率领八旗骑兵在与明朝四路大军作战地过程中,以四天不到的时间内行军400余公里并且还能快速解决战斗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此制度下的八旗士兵,看似被束缚在一个圈子里,但实际上在当时原始的作战环境当中所带来的战斗爆发力是我们难以想象。
众所周知,战争所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一场大战无论胜败,双方所造成的资源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无法弥补的。明朝末期,明帝国在与后金的作战过程中无不流露出其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现象,这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然而,这一现象对于努尔哈赤方面的八旗制度来讲是基本不可能的。对于明朝士兵来讲,其所需的战备物资基本都是依赖于明朝政府所下拨的,然而,这一点在八旗士兵中间却恰恰相反。每逢战争来临之际,八旗士兵都需要自备物资,就连日常所需的粮食、弓箭、甲胄等等都是自己提前给准备好的,当然,这一举措是在八旗统治阶层的严格监控之下所准备的,并且任何允许携带到战场上去的物资都有其相应的标准。如此一来,便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为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那么为何八旗士兵愿意在战争当中自备物资的呢?这一点说出来或许很多人不信,但事实确实如此。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为何呢?众所周知,女真人初期是以狩猎采集为生,而八旗制度的前身也是在狩猎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在狩猎过程中,个人所需的装备都是自己准备,而且按劳分配,只有参与了狩猎,才有机会获得战利品的分红,而战争对于女真人来讲其实从本质上也是一场狩猎,无非就是所俘获的对象由动物转换成明朝士兵而已,因此,本着先前的传统,八旗士兵在与明帝国之间的战争当中也是延续着早期狩猎的风格。当时的女真人在传统思想的冲击之下,互相都有着这么这么一种观念:有狩猎就有战利品,有战利品就有分红,总之,人是不可能被“动物”给打败的。因此,在当时的女真人当中每逢与明帝国的战争都是十分的激动,出兵之际,相互之间都习惯性的打个招呼:“去抢西边!”
八旗士兵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被打破的,因此对于战争所带来的激情在八旗士兵当中也是十分的独特的,这与明帝国的军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另一方面,女真人出则行师入则狩猎的传统也造就了八旗士兵的超于常人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何八旗士兵在战斗过程中都是勇猛过人的,常常需要对手以数人之力敌一名八旗兵。
结语: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士兵与晚清时期的八旗士兵之间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也是在映射出帝国的衰败。从清军入关后开始打破八旗士兵之间人与人的平等那一刻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八旗制度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向官僚腐的方向迈入。但围绕着八旗制度的本身,在当时的时代确实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制度,其为清王朝所带来的功劳也是不可否认的。
参考文献:
《旧满洲档》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明史》
《建州见文录》
周远廉:《清朝前期的八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