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怀有“心系天下”之志的多尔衮,或许“摄政王”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怀有“心系天下”之志的多尔衮,或许“摄政王”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编者导读:

公元1643(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夜亥时,一阵从清宁宫传来的哭声打破了沈阳故宫宁静的夜晚,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骤然驾崩。

有关于皇太极驾崩时的详细记载,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导致可供查询的史料其实并不是很多,其中,当时由清朝颁发给李氏朝鲜方面的《颁崇德皇帝崩逝诏》算得上是一份较为详细的记载,其具体内容为以下所述:

先帝(即皇太极)功德日隆,骤而遐举(逝世)……八月初九日,先帝崩于清宁宫,虽未遑遗嘱,而平日所定丧礼,乃其心思索著……

后来朝鲜国王李倧在沈阳的质子在秘密传给朝鲜承政院的书信中也明确表明:“初九日夜半,皇帝暴崩”,除此以外,对于皇太极的驾崩情况清朝的官方记载也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上无疾,端坐而崩”。总而言之,这些记载都在说明一个结论,即皇太极之死乃暴卒,事发之前毫无任何征兆,更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朝统治阶层便面临着这么一个难题:谁来继承皇位?

其实早在努尔哈赤去世时清朝(后金)内部也曾面临过类似的难题,但相较于皇太极的骤然辞世所带来的影响,努尔哈赤驾崩时后金的局势还是可控的,因为在努尔哈赤去世之间他就已经制定出了一套可供“后金政权”正常运转的制度,即“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如此一来,从某种角度上讲努尔哈赤给后金留下的并不是一位继承人,而是一套制度。相反,皇太极去世之前既没有指定出一位皇位继承人,又没有向他人指示过任何选拔继承人的原则,这么一来,必将会导致这一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清王朝卷入一场关于皇位继承问题的巨大纷争。进一步讲,倘若在这场纷争之后依然没能得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那么清朝继续向前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皇太极死后,在满洲贵族势力中基本分为这么几个“阵营”:一是多尔衮,此人当时权势最大,在贵族中的威望也较高。早在努尔哈赤死时,他曾一度被认为是汗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毕竟当时年幼,导致其兄长皇太极继承了汗位,此次皇太极一死,按照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选拔继承人的原则,多尔衮继承皇位也可以说得过去。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此人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被封为贝勒,皇太极时期更是晋爵为和硕贝勒和肃亲王双重身份,再加上由于在同辈兄弟中又是一位相对突出的人物,如此一来,论地位和能力,豪格也理所应当的位于皇位继承人人选之列。三是诸如代善等人的其他贵族势力,这些人虽然在家族辈分上或许处于较高的地位,但在政治上实际上已经难以与这些新鲜血液(豪格、多尔衮等人)进行抗衡。所以皇太极死后,关于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其实只是多尔衮与豪格二者势力之争。

那么,在该篇文章当中笔者就以这场“皇位争夺战”为主旨,来与读者朋友们深入的探讨一下关于多尔衮的一生。

本文的研究内容:

皇太极驾崩五天之后,即八月十四日,清朝满族贵族势力间的一场皇位争夺战彻底爆发了。

作为这场争夺战的主要人物,多尔衮自然难以按耐住他那早已躁动的心。他先是按照八旗制度的惯例,首先征求了皇太极所属两黄旗的关于皇位继承意见,但正黄旗势力的代表人物赫舍里·索尼的一番言语倒是给多尔衮的脑门上彻彻底底的浇了一盆凉水。索尼认为:“先帝(即皇太极)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与此同时,两黄旗将士也相继表示要坚持拥立皇太极之子,并立下了盟誓:

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很明显,对于多尔衮来说,两黄旗势力已经是难以争取,并且此二者势力还演变成了阻挡自己争夺皇位的绊脚石。在会堂上,作为辈分最高的代善也曾表示要拥立皇太极之子,同时还特意指出了长子豪格是个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当时的形势严峻,为了避免得罪双方,遂不再坚持己见,便以“吾以弟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为由,退出了会议。也就是说,在这场会议上代善为了自身安全起见,实际上并没有参与任何有实质价值的投票,而是选择了弃权。另一方面,支持多尔衮继位的有阿济格、多铎代善之子硕托、孙阿达礼等贵族势力,但尽管如此,多尔衮仍没有把握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两黄旗势力和代善势力的阻挡,代善虽然处于弃权的状态,但并不能保证其能够真心拥立多尔衮。

纵观局势,不难发现,尽管多尔衮在当时的实力和威望可以高出其他人,但是倘若他强行谋取皇位继承权的话,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首先,他的政敌豪格的势力较大,而且有皇太极手下一群人的鼎力拥护,特别是实力最大的两黄旗势力,因此,多尔衮当不当的成皇帝,日后都要把豪格打压下去,这是他能够谋求更好发展的必经途径。其次,在当时的满洲贵族内部之间有着这么一种舆论:先帝死后,必立其子。这一舆论给多尔衮带来的压力是不可小觑的,它的影响力波及到了整个贵族阶层,在这一舆论压力之下,多尔衮如果继承皇位,那便是属于“兄终弟及”,而不是人们所意愿的“父死子继”,这一本质上的区别是难以取得大多数贵族势力的支持和舆论的认可的。

反观豪格,尽管当时在满洲贵族中还没有流行起来“嫡长子”法定继承制度,但对于两黄旗及其其他支持拥立皇太极之子的势力来说是可以接受豪格继承皇位的。但此举也必将会遭到多尔衮一党势力的打压,因此,当时的豪格想要成功继承皇位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种严峻形势之下,为了日后能够在贵族阶层依然站得住脚,多尔衮必须即便是在形式上,也要坚持立皇太极之子为帝。当然,这位皇太极之子不能是他的政敌豪格,而应是一位容易受人摆布的年幼者。

最终,经过一番纷争之后,结果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折中的方案,即选定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同时会议决定,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二人担任摄政王共同辅政。不难发现,这一方案基本是按照多尔衮的出发点提出的,方案的意义在于:第一,完全消除了豪格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第二,福临作为皇太极之子,立他,符合大多数贵族的意愿与舆论要求。第三,以多尔衮的政治谋略,摆布这么一位6岁的小皇帝是轻而易举的,而与他共同辅政的济尔哈朗乃舒尔哈齐之子,其血统并不属于努尔哈赤的直系,如此一来,在地位上相较于多尔衮也就低人一等了,从而也就保障了多尔衮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走向专权的道路。

结语:

对于多尔衮来说,尽管其怀有着“心系天下”之志,或许摄政王才是他最好的归宿,皇位对他而言只能算是“梦中过客”,一旦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逆天改命,带来的便是杀身之祸。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对他而言,此生足矣!

参考文献:

《清太宗实录》卷65

《颁崇德皇帝崩逝诏》

《清史稿》卷249,《索尼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心系,摄政王,势力,皇太极,皇位,天下,最好的,贵族,努尔哈赤,多尔衮,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心系,摄政王,势力,皇太极,皇位,天下,最好的,贵族,努尔哈赤,多尔衮,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心系,摄政王,势力,皇太极,皇位,天下,最好的,贵族,努尔哈赤,多尔衮,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