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截屏图
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一些来自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业单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从业者,一直忙碌在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稳经济大盘,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进入10月,即是迎来202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稳住经济大盘这条政策主线也绷得更紧了。9月28日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就强调,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不少政策将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要增强信心,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政策举措全面落地、充分显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国庆节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加班加点推进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落地,加快推进制造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尽早形成现实需求。与此同时,节前多个经济大省再度部署新一轮稳经济措施,聚焦制造业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为促进四季度经济回稳向上,以及明年稳经济政策接续打好“提前量”。多位专家认为,要协同推进宏观调节和增长动力转换,以政策的长效性支撑经济行稳致远。
不歇脚,银行加班放贷款
“放假前一天我们加班到很晚,整个假期也都在忙着放贷款。”来自上海的银行从业者江鹏(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这个国庆假期,与江鹏一样为放贷款“不歇脚”加班的银行人还有很多。北京一位负责信贷项目审批的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相关部门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其所在部门国庆假期排班,让大家加班抓紧审核信贷项目,此外,该行还为相关贷款项目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例如,分行层面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清单内的项目主体续作相关授信业务,原则上8个工作日内要完成授信审批,授信额度超过分行权限的,可在年底前阶段性由分行风险总监或分管风控的分行副行长全额审批单一客户信用总量。
据多位银行业人士反映,这个假期银行加班发放的贷款,主要是设备更新改造类。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将第一轮、第二轮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项目清单发放到21家全国性银行,各家银行根据项目单位填报的贷款意向与申请单位再对接,有些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要求确保10月6日前完成所有贷款合同签订任务,此外,更多轮次的设备更新贷款项目已提交有关部门审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人民银行近日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教育、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对于金融机构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向清单内项目发放的合格贷款,央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资金支持;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两年。
江鹏对记者表示,该行高度重视近期的贷款发放工作,要求各支行网点持续营销、主动靠前接洽有意向的贷款申请客户,并每日向总行上报当天贷款发放进展。另据他反映,同业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银行都在对项目清单内的潜在客户加大营销和宣导工作。
据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消息,国庆期间,云南省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抢抓时间、靠前服务、精准发力,首批项目配套融资顺利落地。截至10月5日,全省金融机构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实现签约7个,金额1.47亿元;完成贷款发放5笔,金额1642万元。
强联动,政府部门加快推动政策落地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后,银行能在短短月余时间发放相关贷款,除了自身快马加鞭响应外,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快速推进。在国庆长假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同样忙碌着。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就表示,为推动政策尽快落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国庆长假期间工作组全员轮动值班,与总行和省发展改革委密切联络沟通,将动态更新的全省备选项目清单和推荐项目清单分类推送有关金融机构,指导金融机构在加快备选项目业务推进的同时,做好推荐项目的对接准备,为后续项目更快更多落地打好“提前量”。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国家发改委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
以卫生健康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项目的审核流程为例,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对上报的贷款意向进行审核,项目审核通过后提交给人民银行等部门,人民银行根据项目单位填报的贷款意向银行情况对应分送给21家全国性银行。一些部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地方各级相关部门督促指导贷款单位尽快与意向银行主动对接,并要求各贷款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尽早完成贷款合同签订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除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外,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近期还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其中,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方面,要求21家全国性银行在1~7月新增1.7万亿元左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基础上,8~12月鼓励再新增1万亿元~1.5万亿元,各家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原则上不低于30%。
忙冲刺,多地瞄准制造业升级投资潜力
不论是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还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金融资源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旨在针对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实际上,除了宏观政策和金融支持外,近一个多月以来,地方政府也在陆续研究和出台接续政策,各地相继召开会议细化落实接续政策措施,并部署四季度工作安排。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9日,至少有15个省区市对四季度经济发展提出总体要求,至少有7个省区市明确提出将“冲刺四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不仅有利于扩大制造业需求,还能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为此,多地也将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升级作为四季度重点工作。据记者统计,至少有9个省区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在落实已有政策的基础上,不少地方正积极加码谋划增量政策。上海在近日发布的《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稳增长“22条”)中,提出将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鼓励各区按照规定对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扩容给予支持等。安徽在近日发布《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聚焦新兴产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将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采取购买服务、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措施予以扶持。
更多地方已经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制造业。四川省内江市、绵阳市等地已明确提出将实施制造业恢复百日攻坚行动。主要通过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对停工停产企业实行帮扶,建立竣工投产项目责任制等推动制造业恢复。吉林将支持工作明确到特定企业,将推进工业百日奋战攻坚行动,强化与一汽对接服务保障,推动核心零部件企业增产保供,确保一汽实现全年整车产销目标。
随着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政策落地,制造业领域的订单需求也在逐步释放。开源证券研报指出,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称,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各省市积极响应政策,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仅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由此可推,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即将释放。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8月下旬以来稳经济接续政策相继出台落地,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大型企业景气度连续两个月提升,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传导效应也开始显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拖累、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设备更新改造已成为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目前已获政策和金融资源倾斜。在政策和金融支持下,四季度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将保持高增,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
抓项目,基建投资仍是稳经济重要抓手
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外,稳经济接续政策的另一个重中之重,便是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多地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出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10月7日指出:“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投资油门踩到底。”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则在同日召开的第二批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动员会上强调,“把项目建设作为督导服务重中之重,推动各地在谋项目加快成熟、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投产项目加快达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刚过去的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较8月回升3.7个百分点至高位景气区间,创2021年4月以来新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9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0%,是近4个月高点,“表明近期出台的盘活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建筑业生产活动扩张加快。”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除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等高频指标外,沥青装置开工率持续回升、钢材成交量8月以来明显放量,同样透露了稳增长“加力”效果继续显现。
此外,贵州还在10月8日印发的《贵州省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明确表示,要将计划明年开工建设的部分重大项目提前到今年四季度开工。
截至9月28日,第二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亿元,其中,贵州21个项目获得22.99亿元资金支持。《方案》指出,前述21个项目11月底前开工,同时明确贵州四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9个、总投资4302.65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0月7日、10月8日两天,全国就有35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合计投资额达到1619.68亿元。其中,河北衡水、山东泰安、四川内江等地,在国庆假期后第一天,即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或集中推进仪式。
温彬等撰文认为,预计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5.8%回升至5.9%左右。其中,基建投资预计由8.3%回升至9.0%左右。
顾长远,政策着眼做好跨周期衔接
尽管做好四季度稳经济工作是本轮地方政府的施策重心,但记者注意到,地方政府在本轮政策中同样注重中长期发展。
比如,江西、甘肃等地在出台本省接续措施中,均提出以推动县乡商业体系建设为抓手激发农村消费,通过统筹补贴资金,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打造一批消费的新场景、新地标。继3月底和5月底出台的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综合性政策之后,上海近日又制定了稳增长“22条”。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指出,相较此前两轮政策,本轮政策更加注重“促发展”“做增量”。“本轮政策的‘有效期’并不局限于今年最后三个月,除具体条款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外,其余条款属于常态化政策,可以跨年度施行。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政策的长效性支撑经济行稳致远。”吴清举例表示,稳增长“22条”中的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一次性补贴,既有利于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全年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引领未来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此前展望下半年经济发展时,就曾建议注重短期、长期政策的衔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也持类似观点,他指出,应对多方面的新挑战,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更中期的视角,不光要着眼于下半年,还要着眼于明年。因此,“要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基础上协同推进宏观调节和动力的转换。政策着力点应转向更大力度的扩大国内需求,转向增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转向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此番对技改投资的一系列政策部署安排,就被看作是稳经济政策顾及长远的考量。温彬指出,近10年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持续稳定在40%以上,是提振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当前外需逐渐趋弱、内需依赖基建的背景下,通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增强发展后劲。
“设备更新改造和高技术投资已呈现出‘类基建’特征,将对制造业投资增速形成长期支撑。”伍超明称,“十四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为此地方政府需对相关投资进行中长期的统筹规划部署,预计未来政府将在土地、资源等要素以及项目审批准入方面,给予高技术产业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