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清朝特设“养廉银“缓解贪污,为什么仍然没有清流之辈?

清朝特设“养廉银“缓解贪污,为什么仍然没有清流之辈?

在古代君王们都不喜欢臣下贪污腐败,首先,整个江山社稷是皇家的,官员们贪赃枉法的钱,归根结底还是拿了皇家的钱;其次,贪腐问题直接影响民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那必定会造反。

有的朝代为了治理贪污,实行的严刑重罚,明朝洪武年间最为典型,贪官们甚至会被剥皮,而后填充稻草,以告诫其他官员;有的朝代实行的则是高薪养廉制度,北宋最为典型,只要给官员们足够的俸禄,养活家庭他们就不会盘剥百姓。

(一)、创新之举,奈何没有奏效

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入主中原后,国库根本没有什么银两。毕竟自关外而来,哪能负担的起如此庞大的官僚体系。因此,顺治皇帝沿革了明朝万历皇帝制定的《大明会典》,也就是低薪制度。

当然,这肯定无法满足官员养活一家老小。所以,皇帝们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康熙年间,四处征战,让本来就不充盈的国库,雪上加霜。那时候几乎是无官不贪。

1. 特设养廉银,以宽官员心

不论雍正皇帝的皇位得来的正当与否,都无法改变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皇帝,这个不争的事实。在任十三年里,每日都是宵衣旰食的处理政务,将大清从财政崩溃的边缘,硬生生的拉了回来。同时,他对于官员贪污也是深恶痛绝的。

不过,他的手段不像明太祖那么雷霆万钧,雍正从官员以及皇家的角度考虑,决议专门设立养廉银。"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就是在官员正常的俸禄以外,额外的给他们一些奖金,以供其补贴家用,不再让其贪赃枉法。

如此看来,这的确是充满着人性化。因为火耗充公已经伤及了官僚体系的利益,所以养廉银也可以看作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官吏设养廉之本,使国事留办理之资"。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论是官员还是小吏看到朝廷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都很是感动。

所以,雍正年间,贪污腐败问题得到了缓解,也解决了康熙末年留下来的财政危机。然而你"养廉银"为什么仍然没有养出清官?这便要且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清朝官场了。

2. 本意虽是好,奈何不奏效

养廉银刚推行的时候,的确有效的治理了贪腐问题,也使得国库迅速充盈,为乾隆一朝奠定了基础。

不过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他早年间还算励精图治,但自从打败准噶尔以后就觉得自己应当退休,享受生活了。因此总是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还纵容和珅等大贪官。

当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花费金银财宝无数。而不论是建造游轮还是打造行宫,都需要从民间或者下层官员那里得来。

官员们开始借着为皇帝搜集奇珍异宝,招待圣驾为由,大肆敛财。而和珅陪着皇帝下几趟江南,他收受的贿赂甚至比南巡所耗费的资金还要多。

不论是接待乾隆皇帝,还是像和珅等高官进贡,那些封疆大吏肯定不可能拿自己的钱出来做事。他们会向下一层的官员索取,下一层再往下一层要,这样层层盘剥下来,终究祸水还是要引到底层百姓头上。自那以后,养廉银的作用寥寥无几。

可以说,乾隆皇帝南巡是清朝再开腐败之风的源头,他和自己的"忠臣"和珅,可谓是开了个好头。雍正费尽心思制定的养廉银,养出来的尽是些贪官污吏。

(二)、缓兵之计,终会造成迟滞

养廉银本身的来源就是火耗,而火耗是一种不正当的税务,属于苛捐杂税。所以,雍正皇帝本就没有从源头上治理贪腐问题。养廉银只不过是他为了迅速充盈国库而设立的权权宜之计,却不成想后继君王们从未想过变革。

本来养廉银想的是能够制止贪赃枉法,后来却一步步的发展成了"皇权默许的贪污"。

1.从上而下的贪污腐败

从乾隆年间开始,官员们贪腐蔚然成风。且说世人皆知和珅是个富可敌国的大贪官,而皇帝对此充耳不闻,所以底下的官员们就认为大清已经允许了这种情况的存在。而且,和珅打着"用你的钱,办你的事"的名义,不断的向官员们索贿。

这已经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官员们又拿着和珅的这句话当幌子,再问更底层的官员索贿。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大清朝就难找出真正的清官。因为此时的官员们虽然有了能够养活一家老小的养廉银,但是还需要向更高层进贡。

这笔钱,自然是不会从他们自己的腰包中拿出。所以,就开始想方设法的盘剥。比如私自扣押朝廷赈灾粮,或者巧立名目收受各种税费亦或者直接明目张胆的向人索取。官场的风气本来就很是容易败坏,如此一来,便仍然没有清流之辈。

2.官逼官贪,小官不得不贪

同级别的官员,养廉银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江浙地区那是富庶之地,有着大清钱袋子之称,两江总督的养廉银为全国之最,是一万八千两白银。湖北总督与其级别相同,但是每年拿到手的养廉银只有一万五千两。如此一来,湖北总督自然心生不服。

而且人本身就是贪婪的,何不直接将手中的权力变现。他自己肯定不会亲自压榨百姓,但是可以伸手向手下的官员索取,如此就造成了进一步的贪腐。

如此一来,层层盘剥,官员们就是想不贪,那都不行。而且"当浑浊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清白就是最大的罪过"。如果有人在乎自己的名声,不愿贪污受贿,那么就会被所有人视为异己。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他是想要特立独行,而后扳倒不法官员。

(三)、专制集权,贪腐的罪魁祸首

不论是高薪养廉还是严刑峻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格意义上讲,各个官员,就是皇权的延伸。他们作威作福,时时刻刻代表着皇家的利益。

如此一来,底层的百姓又怎敢得罪他们,只能乖乖的给其上贡。而且,让"人"监督"人"是根本行不通的。

1.自己人不会得罪自己人

古代的皇权专制社会,并不是以国家为核心,而是以政权为根本。把持政权者,将自己打造成了家国的化身。所以,他们在制定各种政策的时候,都是基于自己利益来的。统治者明知道,让一个官员去监督另一个官员,根本不行,但他实在找不出其他的办法。

应该让法来监督人,让更多人来监督官员。应该让百姓参与到官僚体系的整治中来。那些官员在皇帝面前自然是卑躬屈膝,可是到了百姓面前,个个都是耀武扬威的官老爷。百姓才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人。但是如果让底层人员参与进来,这有辱皇权。

大家再也不会奉官员们为自己敬重的父母,而是理所当然的把其看待成为自己服务之人。这种思想,久而久之,也会波及到皇帝的权威。因为地方官员乃皇权的延伸,百姓们如果能够批判他们的"父母官",那就等同于批判皇帝。

专制王朝的问题,靠着养廉银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当然,也不能像明太祖那样一刀切,制定严酷的刑罚是对的,但是也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官员的福利体系。

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不论是清朝还是哪个朝代,皇权都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换句话说,法律是为了皇权而服务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随意更改或者制定法律。

而且,这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天下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自己老祖宗打下来,又传到这一辈的所以丝毫没有愧疚之心的吞剥公款。

乾隆皇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自己也贪,也纵容手下的人为自己贪。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都如此贪得无厌了,那官员们又何必在乎那点名声贞洁。而且,古代没有形成合理的监督体系,官员贪腐成本太低。

站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贪婪心会抑制不住,自然想着直接利用权力变现。同时,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干点什么事情都需要送礼。

朝中有人好做官,既然想要打通晋升渠道或者获得特权,就必须要拿出些真金白银,否则人家那些大官凭什么保你无虞,保你一路飞黄腾达。

无官不贪,这其实是很多封建王朝都会出现的局面。问题的根源就在皇帝那里。可能一个王朝的前几任皇帝都还算是励精图治,可是后头难免会出现昏聩之人。他会带头搞贪污腐败,底下的人见状,自然争相效仿。

对于清朝的官员而言,只要站好了队伍,跟对了人,即使再贪,都不会有问题。每次惩办的就是那些站错队的人。

结语:

养廉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养廉银的来源,就是苛捐杂税,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即使没有乾隆皇帝"身先士卒",养廉银也不会长时间的维持官场清白。污浊,才是那个朝代官僚体系的常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流,和珅,盘剥,清朝,贪腐,皇帝,问题,国库,年间,贪官,观点评论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清流,和珅,盘剥,清朝,贪腐,皇帝,问题,国库,年间,贪官,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清流,和珅,盘剥,清朝,贪腐,皇帝,问题,国库,年间,贪官,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