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涌现出的大师,多如天上的繁星,至今我们还深受其影响。但是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说的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此人在辛亥革命后出了一个上联,至今也没人能对对出下联。
这种对联被称作“绝对”,意思就是说一人出了一个上联或者下联,请按照上联或者下联的平仄、对仗、修辞等,对出下联或者对出上联。这时如果没有人对的出来,那么它就成了“绝对”。
这个上联就是: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由海而津,每况愈下。可能看起来这个上联没有什么奇异主持,它描写的只是景物,从山、城市、坡、河、海、津,加上“每况愈下”。
其实上联包含了中华民国的前六任总统,分别是: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广东香山人(即今中山市);第二任总统袁世凯,河南项城人;第三任总统黎元洪,湖北黄陂人;第四任总统冯国璋,河北河间人;第五任总统:徐世昌,江苏东海人;第六任总统曹锟,河北天津人。
出上联的人很巧妙的将民国的六任总统的历史,用“以地代人”串联其中,而且其地势也又高到低。同时,它又展示了民国时期几任总统执政情况也是又好变坏,更奇妙的是各位总统的执政时间,也是按顺序排列与各自的籍贯、地名的高低顺序完全一致。
这是一个“绝对”,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对的上来,欢迎读者试试。那么问题来了,民国时代大师辈出,连无名小卒都能出此绝对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民国时期政府的控制力有限,各地都是出身卑微的军阀。耐人寻味的是,大多数军阀都是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偏偏很多军阀重视教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不仅如此,民国时期大学里教授们的工资待遇是很高的,是名副其实的“三高人士”,即高收入、高地位、高学识。比如在北洋政府颁布的《教育宪法》里这样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大学教师月薪从50银元到450银元不等。”
很难相信当时的北洋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上面教授们的月薪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县长每个月工资只有20块银元。在军阀混战,财政入不敷出的时代,最终却成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