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鸦片战争可以避免吗?或许从英国和清政府的谈判中可以得到答案

鸦片战争可以避免吗?或许从英国和清政府的谈判中可以得到答案

十九世纪初的清朝,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在4000箱左右,然而到了183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0000多箱,十倍的增量暴露了这一走私贸易的巨大利益,也预示着如果清政府再不采取有效遏止措施,将会面临国民和财源的双重危机。1839年3月,清政府决心禁烟,林则徐出任禁烟办总督在广州勒令外商缴烟,手法非常严厉。乖乖配合缴烟的人尚能礼貌相对,如遇不愿缴烟之人,则“吓唬,使之饿死”,“饿死”之意是指林则徐采取的“禁食”政策,即封锁外商的食物进源,一日不缴一日不放,中国被雇的工人不准给予帮助。

这种严刑酷吏似的做法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因为在打着自由平等口号的西方国家,这是对人性的拷打和完全的无人道主义,近乎虐待。但对于当时奴性十足的清朝国民来说,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同年6月,林则徐于虎门销烟完毕,英国商人损失惨重,在多方“纸上谈兵”式的沟通无果后,1840年6月,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队四十余艘、官兵五千余名到达中国东部海域,试图让清政府感受到武力威慑,以期望达到谈判的目的。懿律将一封英国外交大臣的书信寄给了清政府,书写语言是英语,清朝懂英语的人不多,翻译过来的谈判信显然变了味道:英国人在信中要求中国皇帝满足要求和照章赔偿,但碍于皇威的翻译者竟将此译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一个是平等的据理力争,一个则变成了卑微者的诉讼请求,天大的一个误会产生了,而此前从未尝过被西方列强打败苦头的清政府也将这封信当成了第二种情况。

那么英国人的书信内容是什么呢?内容大致分为两块,第一部分是他们为什么驱舰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因为清政府做了损害英国同胞利益的事,而且用的方式非常不人道;第二部分则是英国提的要求和赔偿。首先,懿律提出了林则徐禁烟为什么对内对外不平等的问题,先查办外商后查办中国官吏,而且是对外商严格而对内吏宽赦。其次,就算先办外商,但也不应采取“一棒子打死”的禁烟方法,而且多是强迫所为,严重“亵渎大英国威仪”。最后,懿律将矛盾源头对准了林则徐,暗指其内外不公。要求方面,懿律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割地,一个是开设英国专属通商口岸。割地是为英商居住使用,防止此后再发生被驱赶挨饿的事情发生,加开口岸是英国为防割地不成而预留的退让条件,里面完整地叙述了海关低税规则,治外法权,建立领事馆等具体相关事宜。并且在书信最后附赠了一句“不妥善昭雪定事,仍必相战不息矣”。

大清国已是内忧缠身,但对外还没有委曲到听之任之的地步。1840年八月,清政府给予了回复,回复中表示将重治林则徐,而其他要求则全部回绝了。“薄海内外一视同仁”是清朝对英国人的安慰,就是说英国和其他譬如朝鲜啊安南啊之类的国家一样,清政府都是一样对待的,革查林则徐已经很给面子了。在国家威严上面讲,清政府的做法是完全无争议的,还未打仗就妥协,大清国的颜面何存?但英国的钢枪铁舰摆在海上是有目的的,如果谈判达成则胜利凯旋,如果不成则动用武力获得赔偿。对于清政府略显苍白的回复,英国侵华的决心也就下定了。

参考书目:《鸦片战争演义》辛大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懿律,要求,林则徐,书信,清朝,中国,赔偿,清政府,英国,谈判,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懿律,要求,林则徐,书信,清朝,中国,赔偿,清政府,英国,谈判,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懿律,要求,林则徐,书信,清朝,中国,赔偿,清政府,英国,谈判,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