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民国成立十几年后,为何有些地方还有一半以上的男人留着辫子?

民国成立十几年后,为何有些地方还有一半以上的男人留着辫子?

1923年,一本名为《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河北保定留有发辫的人数“十居五六”。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社会风俗调查。在一个河南县城的调查报告显示:河南某县城的留有发辫的人数将近30%。 说句实在话,尽管我对民初社会旧有传统的保持和延续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史料学课上乍听到老师提到这样的史料,也令我大吃一惊。 所以就有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为什么民初社会,那么多人还保有“象征愚昧落后和被奴役”的辫子呢?

清民鼎革,老百姓真的心向共和吗?这真的是未必。

这是老百姓真实的情感反应和利益诉求,决不能用“愚昧落后”一言以蔽之。 别说那个时候,就是到了49年的新中国,基层老百姓对政治的麻木仍然是一以贯之的,传统的力量仍然强大到无以复加。80%的小农和80%的文盲对于政治和战争丝毫不感兴趣,抗美援朝战争到来的时候,绝大部分老百姓是持消极态度的,他们知道的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才有了新中国政府初期伴之以“大喇叭”的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这才让绝大多数老百姓明白国和家命运相连的道理,这才让爱国主义深入人心。

照理来说,他们应该才是历史的主角。 毕竟他们是在过往的时间中,生活的绝大部分人。

尽管部分精英影响了历史发展的动向,但历史终归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辫,政治,社会,地方,基层,新生,辫子,南京国民政府,老百姓,男人,观点评论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发辫,政治,社会,地方,基层,新生,辫子,南京国民政府,老百姓,男人,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发辫,政治,社会,地方,基层,新生,辫子,南京国民政府,老百姓,男人,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