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约孙策讨伐袁术时因军粮马草不足而秘密推行小斛分粮,不料众多士兵不肯稀食淡饭,追问谁在克扣军粮之际,粮草官无奈只好请示曹主公。
于是曹操以莫须有罪名以其私自小斛分粮,盗窃军粮为罪怒斩王垕,以此安慰军心,防止军队哗变,此后便有最是无情帝王家之说。
无独有偶,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以宋江为首起义反对贪官污吏,宦官当道而不反封建皇帝,最后被受诏安平定叛乱方腊,无罪赐死,于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结束替天行道之义举。
而以儿女情长为主题的《红楼梦》逐步反射出其曹雪芹对朝廷政治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不满,于是奋笔疾书写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那么其曹家究竟是否是如同前两者一般成为君王的“替罪羊”或者是“挡箭牌”呢?
一、因近帝得福,而亲帝财空,以至欺君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即太过亲近君王无意间便成为帝王的所痛恨之人,源于人皆畏所熟悉之人欺骗自己。
但其曹雪芹太爷原为明朝人后成为俘虏的曹玺无意亲近康熙帝,后其子曹寅陪伴康熙帝王读书,于是与帝王关系更加拉进,而曹玺身为武将不久便被纳入八旗子弟兵中的正白旗,此后为其曹家封官加爵做为铺垫。
由于这层关系康熙南巡五六次,三四次皆在曹落脚,但曹家并非如同和珅那般善于理财,原本就财源不足,曹家未向康熙禀报实情,此为第一次欺君。
后雍正帝王得知其曹家挪用公款为君王南巡巨大耗资付款后大怒。但念及旧情,又因此祸事为因父潇洒而产生的债务,便命其曹雪芹之父曹分三年还清公款。
但其曹家实际理财能力补足时间与所需亏空欠款补足之时间不符,但其曹家早已吓破胆,此为第二次欺君。
在其曹家无力理财之际,曹家向各大家族开始借款,以地位向其他施压,后其新任访查官员,不明真相便告知雍正皇帝,告其以借钱来还债而非理财扩大清朝财政收入,还有“挪用公款”之欺君之罪。
不久于雍王五年(即公元1727)十二月,时任号称江南首富的江宁织造员外郎的曹由于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十恶不赦的罪名被革职入狱,然无能的曹家被抄家。
曹雪芹家世衰微,迁于北京,故此最大的最过为欺君(很大程度上这种“欺君之罪”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雍正帝对曹家的信任程度到达了极限,再无信任可言)。
二、曹家曾反对雍正登基(曹家于“九龙夺嫡”中的尴尬处境),雍正征战需要资金
欺君之罪也罢,还有一个原因,曹家权势危及皇权。其曹家在康熙王朝之际,位高权重,在其他织造厂的员外郎被换任数次,曹家未离开这个油水大,责任轻的官位,反而被康熙皇帝封官加爵,此官位还在曹家世袭罔替。
故雍正皇帝在派使其他员外郎之时,总感觉其曹家权利威胁其执政,故为集权于一身,开始实行抄家拢权之计。
再者雍正皇帝本为四皇子,太子之位并非雍正,而曹家一直为其他皇子效力,俗话称其曹家巴结下一任皇帝。在雍正皇帝登基之时,曹家有反对其雍正维护太子登基之意,发现大局已定,便放弃此动机。
其实早在康熙晚年之时,曹家当家人就曾屡屡参与到“九龙夺嫡”的血腥政治斗争当中来,可惜的是,曹家站错了阵营,押错了宝。
另一方面,雍正防患于未然,当时西北边关军事军费要急,清朝军库早已空尽。于是抄其曹家以填补军库最合适不过,无情帝王家,这样曹家变成为受难者。
但其实当时对于连年亏空的曹家而言,又有多少家资而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