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病逝,年仅22岁。说起这位董鄂氏,绝非等闲之辈,她和顺治的爱情,不像是帝王之家的婚姻,更像是普通百姓人家的恩爱夫妻。董鄂妃之死,对于顺治打击是致命的,不久后他也追随而去。
其一、三十多名太监宫女殉葬
董鄂妃刚刚去世,整个大清朝都笼罩在肃杀的缟素之中,无音乐、无笑谈,人们小心地说话,生怕惹来是非。整个皇宫更是哭声震天,伴随着僧侣们的超度念经之声,在京城上空盘旋。
这一切都是按照顺治的谕旨,他命令全国均须为董鄂妃服丧,官吏一个月,百姓三天。他还发下谕旨,命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都必须到景运门内外聚集,为董鄂妃哭丧。
清代入关之前,奴隶制色彩还很浓重,确有殉葬的先例。但入住中原之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已经摒弃了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但顺治帝不顾群臣和孝庄的反对,开历史的倒车,决意要让爱妃和生前一样,在黄泉路上依然要人服侍。
其二、二品大员轮流抬棺
顺治痛失爱妃,他唯一能做的就只能在董鄂氏的丧礼上下功夫,他不惜耗费巨量的国帑,极尽奢华之能事。按照满洲习俗,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棺椁,和她居住的两座宫殿,以及她生前的首饰、陈设,均被付之一炬。如此办丧事,恐怕就是皇帝也是望尘莫及。
出格的还不仅仅如此,顺治在为董鄂氏超度亡魂的死后,请了很多当世的高僧,建道场、办法会,还让各级官员上下人等,打鼓吃笛,搞得大家手忙脚乱。
按照清代的制度,遇有皇帝、太后、皇后崩逝时,照例要辍朝,但时间不是太长,一般为二十七日。朝政暂时指定几个心腹重臣代理,以蓝批批答公文奏章。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依惯例辍朝。可是过了二十七天,顺治帝仍然不上朝,不理朝政,他不按规矩办事,更无心批阅奏折,以至于蓝批文本持续了四个多月,许多大事、急事无法得到及时的批复,令满朝文武大臣非常着急。
顺治帝不理朝政,都在干嘛呢?几个月时间中,他一直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不过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官方叫法称“行状”,就是为皇后写一篇祭文,按照惯例,行状一般是由大臣们代劳的,字数几百字,无非就是歌颂皇后如何贤德,如何母仪天下等等。
在这篇行状中,顺治盛赞董鄂氏,并表达了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念至于兹,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伤痛无自已矣。后(指董鄂氏)持躬谨恪,翼赞内治,殚精心力,无微不饬,于诸务孜孜焉弗周祥。且虑父兄之有不率,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指现在的皇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
此外,顺治帝还命大学士金之俊为董鄂氏写传,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纂写董鄂氏所著之语录。坦率地将,顺治帝为董鄂氏举办的这场丧礼,确实多有逾制,只不过他当时心烦意乱没了方寸,几个月后,顺治病危,他特意下了一道《罪己诏》,在这道诏书中,他坦承地向天下臣民认错,说董鄂氏的丧礼确实是过于铺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