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大地抱着睡去,小,却用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那个方向就是他们的故乡。所以,故乡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在大地的胸脯上,他们那么小,却把没有到过的故乡复活了,让历史变成了可以像胡子一样可以被抓位摸一摸的路。
按照古代天文中“四象”来说,东西南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北方玄武为尊。按照《周礼-考工记》房屋建造的方向来说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屋结构,座北朝南,前面是堂,后面是室。而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一般都是面向南,故以南向为尊。古代君王在朝堂都是坐北面向南,而朝臣皆面向北朝拜。因此,古人以面南背北为尊,同时,在东西方向上也有面东背西为尊。
人活着,是这样,人死了亦是这样。但是,在中国,有这样三个地方却把这种以北为尊敬的概念给打破了,他们是罗布泊的太阳墓葬、甘肃永昌骊靬人的墓葬和秦始皇陵。
太阳墓葬,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在罗布泊以东发现的一片古代墓葬群。位于孔雀河北岸的小沙丘上,东西宽约35米,南北长约45米,面积约1600平方米。“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因为在其外围发现了楼兰美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
太阳墓有7座,墓主人也许是那个远古部落的首领,均为男性,头东脚西,还有一具是黄种人。楼兰美女的墓地就在他们的外围,可算陪葬墓,因为楼兰美女有明显白种人成分,再加上名气很大,所以,今天很多人对此有另类说辞,认为她是“外国人”。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史书里远古的华夏民族是不缺少白人的记载的,甚至在隋书中,还把那些分不清民族的、居住偏僻之地的西北民族统称为羌,而羌同样有着白种人的血缘构成。更何况,在中国的土地上,即使有着“外国人”的血缘,又能如何?只能说明远古的华夏民族有着强大的融合和包容的能力。
7座太阳墓主人东西朝向,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史实——东方才是他们的故乡,而这与神话传说中,古代中国崇拜月亮的民族西迁的经历完全吻合。
骊靬城位于永昌县城南10公里的折兰寨(今骊靬干村),现存故骊靬城遗址、驻军营盘、风燧、古战场、炒铁台、骊靬亭以及拟建的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骊靬风情娱乐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已成为河西走廊具有魅力的经典旅游线。
也许是为了吸引游人,当地一些方志专家硬要把骊靬人说成“罗马人”。先是说他们是历史上陈汤于公元前36年攻杀郅支单于后带到当地的俘虏,却被《汉书·陈汤》重重地给了一记耳光:“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馀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意思是,陈汤将虏获分给了协助汉军作战的十五个西域国家,根本没记载带回汉朝。后来又重汉简与DNA,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汉简没给说法,DNA告诉他们那些金发碧眼的“骊靬人”有罗马血统的新闻为假新闻。
不好办了,但依然硬撑着,甚至想要将中国古史书上就把骊靬人称作秦胡、虔人种羌、骊靬戎的内容抹掉。事实是,王莽篡汉后,大改郡县名,骊靬县被改名为羯、羯胡、羯虏。晋代,力羯被列为北方十九种烽数民族之一。我们现在还发现,东汉至南北朝时代在政治和军事上十分活跃的卢水胡,基公安部就是骊靬人。因为西汉时管辖和北面是大片泉水注涌的沼泽地,叫卢水,骊靬人也就被称作卢水胡了。
我在河西走廊考察采访时,当地一位“专家”告诉我,骊靬城附近的一些山沟里,有一些墓葬,据其研究,这些墓葬与中国人的埋葬方式不一样,是头朝东的。我没客气,告诉他:“秦始皇陵也是这样的!”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其中原因在于,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他们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因而采用面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
秦始皇一定不是外国人,对此,骊靬人是罗马人的支持者又作何感?三个地方,一个方向,指的都是故乡!(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