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有句话:一胜一负,兵家常势。《三国演义》中曹操也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耳。著名的“叶王陶”之一的王必成中将,解放军王牌24军首任军长,曾经也打过一次较大的败仗,不仅伤亡5000人,最后还不得不撤出了战斗,这一仗就是二战涟水。
1938年,新四军第1支队2团成立,王必成初任参谋长,不久接任团长。2团夜袭句容县城、奔袭延陵据点、扬中击落飞机……名扬江南,被老百姓称为“老虎团”。王必成也被称为“王老虎”、“王猛子”。后来,2团升级为2纵,2纵又被改编为新四军1师2旅。1943年,2旅到苏南后与16旅合编为新的16旅,王必成任旅长。
抗战结束后,16旅先编成华中野战军6师,后又编成华东野战军6纵队,王必成任纵队司令员,政委是江渭清。6纵先是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五次战斗,紧接着进行了两次涟水保卫战。
两战涟水,王必成遇上的对手非常强大——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
整编74师包括有3个旅,每旅3个团,实际是一个军建制,部队有3万余人,全部美式装备,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当年徐州缓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曾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中国”,74师前任师长王耀武更是说“中国军队只有74师能战”。
74师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四期,是从排长一级级打上来的。在十几次的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74师均参加。上高会战中,74师获最高奖——“飞虎旗”。抗战结束后,张灵甫升为中将74军军长,后74军整编为74师,人数仍为3万。张灵出生贫寒,又无大的后台,能当“王牌”军头脑,决不是一般人物。
1946年底,蒋介石调集20多个整编旅、分四路同时进犯苏北解放区。以精锐主力之一整编10师和49师,自宿迁向沭阳,新安镇进犯;以整编74师和28师,由淮阳向涟水进犯;以整编65师、25师、83师自东台向盐城、阜宁进犯;以第33军及整编26师、51师由峰县、枣庄向临沂、郯城进犯。
我军决定集中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9纵,歼敌宿迁这一路,另外三路分别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部队钳制。12月15日战斗打响,19日全歼敌整编69师。原我军拟续歼整11师,但因兵力不足,11师又缩踞宿迁,而且两淮之敌已于16日攻占涟水,东台之敌于20日攻占盐城。遂停止对已遭到严重打击的整编11师的攻击,宿北战役遂告结束。
此时,王必成的6纵奉命坚守涟水。进犯涟水的正是74师和28师,总兵力5万多人,74师主攻,而6纵不过2万人,兵力处于劣势,且74师全副美式装备,火力强烈。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6纵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打了12天,打得十分艰苦,但守住了城池,争取了时间,不仅掩护了华中领导机关北撒山东,还重创了进攻之敌,歼敌8千余众.。
一个月后,张灵甫再犯涟水,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打响。
当时,别的兄弟部队于涟水水城西部阻击牵制敌人,打得极其惨烈。直到十分危急时,上级才用电话紧急调6纵从涟水南面防地一线赴援。当王必成、江渭清率部疾行35公里,离城还有2公里半路时,张灵甫已占领了西城区。
6纵立即反击,当即短兵相接,杀得昏天黑地。但6纵几次夺城,均遇74师顽强抵抗,被打了回来。在损失5000余人之后,6纵不得不撤出战斗。当时王必成回望涟水城的滚滚硝烟,怒火难平,心有不甘,久久不愿离去。
牺牲了这么多人,而涟水城没攻下来,6纵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由于战斗没有打好,又牺牲了这么多同志,部队情绪受到极大影响,王必成心中更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后来,王必成见到粟裕时,只说一句话,“打74师,绝不要忘了6纵”。
第二次涟水之战的失利,既有客观上整编74师的强大,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也有主观上包括华野策略的失误以及王必成指挥的失误。对于此战,王必成的战友,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叶飞的分析很合理:
“王必成的六师(六纵)奉命坚守涟水,使用主力钳制进犯之敌,令人难以理解。而且在广阔的平原上,无险可守的地带上死守,更令人难以解释。实际上,这是在敌方空军轰炸和密集炮火压制下,徒拼伤亡。现在看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原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施的。如果此役以苏北地方部队担任钳制进犯涟水之敌任务,而以六师(六纵)投入宿北战场,那么歼灭敌整一师可操胜券。那时整一师比较好打,因为对我军作战还缺乏经验,以后就比较难对付了。”
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几个月后,在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率6纵率先打进张灵甫师部,张灵甫毙命,涟水之仇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