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个人资料简介,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出生,天蝎座,制片人,以下给大家详细介绍邵逸夫个人资料简介、邵逸夫获奖经历、邵逸夫大事记等内容。
邵逸夫个人资料简介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邵逸夫爵士,大紫荆勋贤,CBE(Sir Run Run Shaw,在兄妹8人中排行第6,在上海时期被称为“邵老六”,后来在香港被尊称为“六叔”。是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爵士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获奖经历
获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邵逸夫大事记
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飘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在1910年设立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邵逸夫还在上中学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邵醉翁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笑舞台一时颇受欢迎,并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并弃本名而改别号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别号均为大哥所起。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
邵氏兄弟目光如炬,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之后一口气拍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深受观众喜欢。
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兄长们拍的片子搞得心痒难耐,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
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硏,很快,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邵氏事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其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总裁。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74年,由于贡献突出,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
1977年,再获英女王赐予爵士头衔。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踏足大陆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内地事业的资金达32亿元,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大地校园。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1994年邵氏年报显示:物业出租收入达2.3亿元,而电影放映收入仅2924万元。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
晚年致力于捐助教育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1994年,捐资兴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一中
一号教学楼命名逸夫楼。
1995年,捐资兴建河南省偃师市实验中学科教楼命名逸夫科教楼。
1995年,捐资兴建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学校。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虽无大碍,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
两段婚姻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
邵逸夫于1937年与年长他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两人育有二子二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洛杉矶病逝。邵逸夫的现任太太方逸华于1934年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6岁。
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
以上是邵逸夫个人资料简介的全部介绍,想要关注更多有关邵逸夫,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