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帝制末尾的两个王朝,明朝自建朝至灭亡一共经历了276年的风雨,清朝自建朝到政权被推翻一共经历了268年。他们经历的年月相近,清朝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来自明朝,明朝经历的岁月比清朝要稍长几年。而且,清朝的区域治理,政务管理,工艺水平,都与明朝相差无几。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西方国家没有侵略中国,那么,大清王朝的寿命是否可能会再延长几年甚至更长呢?
我们纵观整个清王朝的历史,到了清乾隆的后期,整个王朝就逐渐显露出了其颓势的一面,嘉庆元年也就是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事件,更像是正式宣布清朝灭亡的开始。等到嘉庆在位的时候,灭亡的进程不但没有减缓脚步,甚至,逐渐加速,以至于,当时的邪教徒们居然胆大到敢公然袭击皇宫。
通过翻阅史料我们了解到,相比于之前的朝代,明清两朝从百姓那里征收的赋税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清时期的百姓受剥削压榨的程度低,反而,说明明清的官府办事效率低,不能及时地收齐赋税。国库入账的银子少了,官员们装进自己腰包的银子可是一点都没少。
他们利用临时增加的各种名目的杂税欺压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国库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百姓缴纳的赋税,只有国库充盈,国家边防才有保障,推行政策才有底气。可是,本应缴入国库的税收被明清的政府的官员中饱私囊以后,国库空虚导致在太平年代供养军队都是马马虎虎,那么,就更别提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了。
可以说,能让一个鼎盛王朝快速走向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腐败,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抵抗住腐败的侵入,再强的律法也不行,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些官员,而是一群无休止贪欲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最多只有更多。甚至,清朝的机制非常腐烂,官是用来买的,以至于,一大批的草包富人上位来捞钱,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不造反都不可能。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库空虚是导致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说来讽刺,明朝末期增加很多临时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辽东的边防,防止金人入侵,税收数量大约在2000万两,最终,这些税收兜兜转转自然还是加在普通百姓的身上,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苦百姓开始反抗。
所以,赋税越重,起义反抗的百姓就越多,军队所需的供养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崇祯皇帝既失了民心,也空了国库,被李自成一举攻下了紫禁城。
那么,清朝覆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清朝和明朝的经历非常相似,既有内忧——农民起义,外有强敌——西方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同样由于国库空虚,陷入两难处境。加强国防就要加税,百姓就会反;不加强国防,列强打进来,也是亡国。而且,由于积重难返,清政府想要解决官场沉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所以,当时的清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离亡国的日子也不远了。然而,面临同样的绝境,清朝却比明朝多苟延残喘了近50年。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在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清政府疲于应对,国库十分空虚,已经是一个空架子了。这时洋务派官员搞起了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为了使清政府能多苟延残喘几年。虽然,最终洋务宣告失败,但是,客观来讲它还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清王朝的寿命。
那就是,通过洋务运动增加了财政收入,主要是增加了海关关税的收入。可以说,在面对两难的境地,清政府采取的手段依然是增加税收,只不过他们是增加了海关的税收。因为,海关的税收基本上不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就不会激起民愤。
而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海关税收的增加发生在西方压迫下发生的。一开始清政府是有自己的关税机构的,但是,由于官员制度腐朽,管理效率低下,每年的税收十分有限。最终,在西方高压之下,西方列强掌控了清政府的海关,他们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经营清政府的海关,竟然,在三十年后将海关的税收收入翻了近三倍之多。
海关的这笔银子就像是清政府抓住的救命稻草,也让它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假象。依靠这多出的成百上千万两白银,清朝撑过了农民起义、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军队建设。然而,这笔钱竟然是利用西方经营制度改革清政府海关来增加的关税。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下个结论:与明朝面临同样的困境,假如,清政府仅仅通过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来支撑自己的统治,那么,清政府至少要比现在早灭亡二十年。而西方的高压压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关税收入,从而使得清王朝在已经是一个空架子的情况下支撑到了1912年。
所以,总的来说,列强的侵略使得思想先进的革新派官员发奋图强,寻求改变,于是,有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通过改善海关的经营制度,使得关税收入的增加,尤其是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关税税收翻了近三倍,支撑着清政府回光返照了二十多年。
的确,清朝是被西方用蛮横的方式轰开了大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就算没有西方的干扰,清朝也必定无法长久,甚至还有可能更早的灭亡。
参考资料:
『《如果没有列强,满清还能坚持多久?》、《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