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从皇太极的八大文治武功来看,说他是大清最杰出皇帝,应该不为过

从皇太极的八大文治武功来看,说他是大清最杰出皇帝,应该不为过

乾隆皇帝经常拿着自己的“十大武功”到处招摇撞骗,不明就里的还真能被他唬住,如果仔细分析起来,他的十大武功里最多只有两三件事能拿的出手,其他都不是穷兵黩武便是空有其名。然而,他的先祖皇太极也有“八大文治武功”,而他的这八件大事,却是正儿八经的大功绩。

第一,革除努尔哈赤弊政,善待汉民

努尔哈赤的晚年最大的失误就是对汉人、汉官实行了一系列的错误政策。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强占田地,杀戮诸生,这些措施引起了归降汉民的强烈反对,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化,甚至引起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皇太极继位后,对此作出了调整。对汉族民众,他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他制定的新汉民政策是:汉丁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遏制了汉民逃跑和武装反抗,得到了汉民的高度认同。

第二,改女真为满洲,建国大清

皇太极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改女真为满洲,二是改大金为大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了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这就表明他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此举也在向大明朝宣示,他将要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主宰。

第三,打破四大贝勒共治国体,南面独坐

皇太极刚继位时,内部面临着三大贝勒的制约,虽然名义上他是大汗,但实际上后金当时却有四个人当家作主。这种权力并存的局面让后金政权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隐患,其他三大贝勒都有可能颠覆他的大汗之位。

不久,皇太极便除掉了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又挟制了大贝勒代善,废除了大汗同三大贝勒并坐制,改为皇太极“南面独坐”,强化了君主政权;再者,皇太极巩固了八旗制度,逐步设立了汉军八旗,以管理汉军及其眷属的军、政、民等事宜,并扩编了蒙古八旗,加强了对蒙古的统辖。

随后,皇太极又创设了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专门负责民族事务,最后有效仿明朝制度,设立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了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君主制度的组织体制。

第四,仿造红衣大炮,建立炮兵

宁远之战、锦州之战和北京之战这三次重大战役让皇太极感受到了红衣大炮的威力。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了第一批红衣大炮并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此后满洲有了自己的红衣大炮,并在其后的战役中能和大明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这件事是八旗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第五,两次出兵朝鲜,解除东面威胁

天聪六年(1627年),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率军第一次出兵朝鲜,此战获胜后双方在定下了“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朝鲜使臣局部跪拜,双方因此引发矛盾,当年十二月,皇太极再次对朝鲜用兵。他亲自统帅八旗,直指朝鲜王京汉城,此战确立了大清同朝鲜的“君臣子盟”。

皇太极两征朝鲜意义重大,一是改变了朝鲜依附明朝而不从清朝的立场;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三是接除了进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第六,向北出兵,征讨索伦

崇德年间,皇太极两次发兵索伦,征讨博穆博果尔,双方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等地激战,清军最终获胜。这次战役对于大清来说意义重大,不但解除了北方的忧虑,而且也将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至鄂霍克海的广阔地域归属清朝。

第七,三征蒙古

明末时,蒙古分三大部落,即磨难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皇太极即位后,向西三次用兵,主要目标就是要征服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这一战,皇太极亲自统兵,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最终收服了人林丹汗部,广阔的漠南蒙古尽归清朝。

第八,向南用兵,五入中原

皇太极向明朝用兵,五次大规模入塞,攻打北京,掳掠中州,陷落济南,反映了他的当世、气魄、谋略的雄奇。其中他以反间计除掉了心腹大患袁崇焕,明朝自此再也无人能抵挡八旗劲旅。

皇太极一生的功绩是彪炳史册的,只不过他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从容入关,而是早早地去世了。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再给皇太极几年时间,他将无疑会成为大清朝为伟大的皇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朝,汉民,清朝,皇太极,八旗制度,皇帝,四大贝勒,蒙古,大炮,满洲,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汉民,清朝,皇太极,八旗制度,皇帝,四大贝勒,蒙古,大炮,满洲,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汉民,清朝,皇太极,八旗制度,皇帝,四大贝勒,蒙古,大炮,满洲,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