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大清最无限接近皇位的王爷,他力挽狂澜,为帝国延续几十年寿命

大清最无限接近皇位的王爷,他力挽狂澜,为帝国延续几十年寿命

从乾隆到道光年间,爱新觉罗皇族内部的斗争基本上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波澜。由于核心权力基本掌握在康熙直系子孙手中,因此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基本上只能安心扮演臣子的角色。

但是到了道光末年,也就是清朝晚期以后,随着王朝内外危机的加剧,皇族内部的争斗再起高潮。在晚清政坛,有一位皇室贵族曾经一度权力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曾无限接近大清皇位。他就是第二位恩封铁帽子王——恭亲王奕䜣。

论能力、才具奕䜣都远在他的四哥咸丰之上,但是天不遂人愿,道光帝最终选择了性格与自己相似的四阿哥继承皇位,但是他又很赏识老六奕䜣的才能,希望他能为后继之君保驾护航。于是,大清朝头一次出现了“一匣两谕”的怪事,封老四为太子的同时,也封老六为亲王。

然而,道光帝的良苦用心却害苦了奕䜣,这让他陷入了咸丰的猜忌之中。咸丰即位后,虽然封奕䜣为恭亲王,并让他担任一系列显赫的职务。可是没过几年,由于奕䜣为其母争封号,便被免去了所有职务,此后一直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沐浴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铁骑与英法联军的对决中全军覆没,咸丰皇帝带领一干随从离开圆明园,仓皇前往热河“狩猎”。在临走时,他想起了奕䜣,便将与洋人交涉的事务全权委托给了这位弟弟,也算是给这个帝国唯一的交代。

年仅27岁的恭亲王奕䜣就这样被推上了外交舞台。对于西方列强而言,这张略显忧郁的年轻面孔显然是陌生的,与早些年已多次打过交道的两广总督比起来,恭亲王的确是个新人。由于一直身居京城,他甚至从未见过洋人的真面目。不难想象,这对奕䜣来说,收拾这样一个烂摊子将会是多么艰巨。

让人意外的是,在与英法和议及处理善后事宜的过程中,奕䜣意外地获得了中外舆论的一致好评。即便是原本对清皇室极度反感的英国人,也在谈判结束后对这位亲王刮目相看。事实证明,这次向洋人屈膝求和反而成了奕䜣捞取政治资本的绝佳时机。

因为奕䜣正是在主持议和的过程中赢得了西方的好感,从而为他以后开展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而在此期间,奕䜣还不声不响地笼络了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副都统胜保等人,从而在朝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

此后的三十年间,恭亲王奕䜣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以至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西方,都曾有许多这样大胆的假设:如果当初道光皇帝选择了奕䜣,大清帝国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可惜的是,这样的假设永远也没有机会求证了。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驾崩。临终时遗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全权赞襄一切政务,辅佐幼主,这其中并没有立下汗马功劳的奕䜣。幸运的是,由于慈禧的出现,奕䜣的政治生命很快迎来了转机。

辛酉政变之后,两宫太后依靠奕䜣的力量夺取了大权,一举粉碎了八大臣的势力。慈禧也慷慨地回报了这位小叔子,授其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宗人府宗令、内务府大臣以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等一整套要职。虽然奕䜣没能当上皇帝,但这样显赫的权势也足以弥补内心的遗憾了。

此后十多年,奕䜣始终秉承自己的外交理念,对洋人非暴力合作。事实证明,这条外交路线为大清帝国争取到了宝贵的空间,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后,以奕䜣为首的改革派(洋务派)得以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强运动中,从而为后来的“同治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大力协作下,奕䜣成功推动了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而其政治生涯也日益走向辉煌。无论是在经济、军事、外交还是教育方面,其骄人的成绩获得了很多赞誉,被公认为舵手并获得“贤王”的美誉。

后世许多学者认为,奕䜣是晚清封建统治阶级中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堪称先知先觉者。我们或许还可以这样认为,正是奕䜣的存在,才让大清帝国延续了几十年的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治,咸丰,洋人,王爷,外交,清朝,皇位,皇帝,帝国,西方,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咸丰,洋人,王爷,外交,清朝,皇位,皇帝,帝国,西方,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咸丰,洋人,王爷,外交,清朝,皇位,皇帝,帝国,西方,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