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此汉臣为康熙第一心腹,犯下小错却又自作聪明,最终身败名裂

此汉臣为康熙第一心腹,犯下小错却又自作聪明,最终身败名裂

此人是康熙的秘书兼老师,也是清初政坛的理论权威,然而就在他青云直上、政治地位上升之时,因为错批了一道公文而又企图嫁祸于人,结果英名被毁,遗恨终生,如果此人小心谨慎,毫无悬念将替代张廷玉成为大清第一汉臣,他的名字叫做熊赐履。

熊赐履在康熙六年五月,上了一道著名的奏疏,对当时朝政得失做了精辟分析,得到了康熙的极大认同,此疏一出,虽然名声大振,却招来了鳌拜的忌恨,欲以妄言朝政而加害于他,在康熙帝的周密保护下,熊赐履幸运逃过一劫。

康熙帝亲政后,熊赐履因祸得福,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清朝政治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先是升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尚书,不久又担任日讲官,内三院改为内阁后,又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大人物,因为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而前途尽失。

照例,清朝中央收到各地来文,秘书部门要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送呈皇帝批阅裁定,这种做法在明清时叫做“票签”或“票拟”。“票拟”实际上是一项辅助决策活动,目的在于为皇帝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可节省皇帝的时间,也能集思广益,使内阁人员积极参与决策过程。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总督哈占上了一份关于提请开复官员的题本,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的熊赐履代拟批旨时,一时糊涂,把这个题本批错了:原本应该批给吏部核办,结果却错批给了三法司“核议具奏”。

吏部负责官员的起复任用,三法司是负责审案定罪的,熊赐履这么一批,可谓南辕北辙,牛头不对马嘴,与哈占奏请的开复官员的初衷截然相反,如果真要是这么办了,岂不是害了这批官员?

康熙向来细心,阅文时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当即查问是谁干出的这种糊涂事。如果按照规定办理,批错公文是要挨处分的,而此事又是康熙亲自过问,问题自然就更严重,不过那时因为“三藩之乱”,朝廷来文繁多,官员也往往会批错,所以康熙也能体谅办文人员的苦处,于是也一概免于处罚,而是给予口头教育。

熊赐履的这次错误,由于发现的早,没有造成实际损失,康熙也应该不会深究。然而熊赐履得知自己失误后,心急如焚,次日便起了个大早,想暗中弥补过失。他找到自己批写的原稿后,便偷偷撕下来,然后嚼碎吞进肚里,同时还自作聪明搞了一个伪装,将同事杜立德批写的一份票拟裁去一部分,然后用小字将错批写在上面,再贴到哈占的题本上,自己则换过杜立德批过的本子,在上面另批几句,以便移花接木。

等到杜立德来上班的时候,发现自己批的文书不对,于是便找来中书询问,在仔细查看之下,发现文件上面的签纸短了一截,这才有所醒悟,原来是被人做了手脚。杜立德穷追不舍,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当时的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一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不好点破,于是拉着杜立德,将此事反映到康熙那里,康熙因为“三藩之乱”着急上火,便顺手批给吏部,要他们进行核查。

这本就不是什么难调查的案子,吏部核查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并得到皇帝批准:“熊赐履欲掩饰己过,私取草签嚼毁,以大学士杜立德所票另疏草签,扯去纸边,改写小字,希委咎于杜立德,应将熊赐履革职。”

其实,偶尔批错了票拟,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上康熙也不打算深究,最后弄成这个局面,全怪熊赐履本人将面子看得太重,却不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而且今后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这一件事,不仅是关系到熊赐履政治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后人对其人品学问评价的重要事件,熊赐履为此付出的代价,真是太沉重了。熊赐履被革职后,没脸回湖北孝感老家,生前也羞于提落叶归根之事,死后安葬在晚年定居的江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政治,吏部,熊赐履,错误,大学士,皇帝,康熙,心腹,杜立德,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政治,吏部,熊赐履,错误,大学士,皇帝,康熙,心腹,杜立德,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政治,吏部,熊赐履,错误,大学士,皇帝,康熙,心腹,杜立德,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