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是很强,在明初也的确如此,领先世界。不论是在和陈友谅,张士诚的内战,还是和元军的北伐中,火器都被大量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当是时,明军已经能在野战中轻松击溃蒙古精锐骑兵,所以建国后才会特别建立神机营,以为京师三大营之一。事实上不光是神机营,一般边军也都大量装备有火器。
火器对整个军事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一个是火器制造系统。这个在朱元璋到朱棣这段时期做得很好,火器质量有保障。但之后,对火器制造的管理就逐渐松散了,当整个官僚系统趋于腐败的时候,火器的制造也开始呈现豆腐渣趋势。明末,朝廷的火铳常常出现炸膛的现象,搞得明军火铳兵射击时往往战战兢兢,点燃后胡乱射出就完事了,以不炸膛为幸,根本没心思瞄准。这种情况下边军自然不喜欢火器了,认为未伤敌军先伤自己。
二是对军事组织有要求,满清军队结构简单,远射近砍,善于突袭,迂回后野外混战。而明军加入大量火器之后,结构复杂。遇敌需要排兵布阵,对阵型要求很高。一旦阵型混乱,敌军突入,火铳大炮连烧火棍都不如。所以明军善于攻坚与阵地战,援朝的时候,能大败丰臣秀吉的日本正规军就是这个道理。既然对阵型要求这么高,就对士兵和将领有很高的要求,士兵要勇敢和熟练火器操作,而将领要有经验和足够的指挥才能。这在明初不是问题,所以明初,明军的火器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但是明末之后,将兵的素质都很不堪,无法发挥火器的作用。
三是对后勤要求,火器耗费很大,对国家经济要求比较高。尤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装备起来,耗费很大。比如明末,明朝的造炮技术已经不如欧洲了。当时为了剿灭后金,向欧洲人采购红衣大炮,几乎将那几个欧洲小国在东南亚的巨型大炮收购一空。就是袁崇焕奏章里说的,一炮就糜烂千里的利器。
正是初级阶段的火器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满清入关后,就觉得火器华而不实,不堪大用。于是与世界的差距就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