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入关后所建立的政治体系和王朝本身所形成的统治逻辑都与汉人王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满洲时代的清太宗,经过入关后的顺治帝到康熙帝初年,清朝的政权中出现了浓厚的封建色彩。
那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
首先来说,帝国以皇帝,即天子为中心,而皇族作为宗室代表则处于天子周围,我们可以将天子想成圆中心的一点,而皇族宗室则是点外面的一圈,当然了,他们也占有一定的中央席位。虽然说,这些宗室比起皇帝来说要低一个等级,但实际上,这样的地位分配也并非是皇帝所赐。这样的关系结构,只是历史的必然产物罢了。皇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不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拥有着生杀大权,或者一生来就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由于宗室承认了皇帝的地位。
如此说来,皇帝作为圆心,就必须得尊重外圈的宗室特权,同时还必须肩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简单来说,皇帝是宗室的代表,也是宗室的共有产物。那么,如此说来,清朝的宗室们对政治就拥有极大的发言权,并且也得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了,他们也自然享有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利益!
而宗室之外的一个圈子,则就是满族。
满族和宗室之间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论是从权利上还是从义务上来说,两者所承担的程度还是不一样的。而这个差别也自然和皇帝与宗室之间的差别差不多!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圈子,即处于前三者之外的一个大"包围圈",这个大圈便是"汉民族"。
在清朝的阶级分配上来说,汉民族在权利上要比满族人要低一个等级,但是在所尽的义务上却要比之多上很多倍,用"沉重"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汉人是满族人实施统治的基础,只是因为满族人由于历史原因而有权暂时凌驾于汉人之上而已。请注意,笔者说的是暂时,因为这个过程也必然是短暂的,因为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外界文化进入汉文化后,并不能将汉文化给改变,相反,很多时候都被"汉化"了(或是将其融合进来),所以清朝的统治逻辑也必然会跟随者中原的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毕竟如果只是按照一味的草原逻辑来统治中原的话,那么成功与否就有待商榷了!
而我们最终也能将这样的关系结构,构建成一个金字塔模型,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皇帝,第二层是宗室,第三层是满族人,最底层便是汉人。
但这也只不过是"封建制"下的阶级模式罢了!在中国近世的独裁君主体制的理念下,是不允许在君主与人民之间插入特权阶级的。简言之,皇帝下面就只有两种"平行模式",一方是汉人,一方是满人,而管理两者的除了君主之外,还有君主制下的官僚系统!独裁君主需要依靠官僚系统来维持帝国的稳定,而清朝的皇帝稍微麻烦一些,因为他既是满人的君主,也是汉人的君主!
资料参考:《雍正帝》、《清朝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