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字狱”这三个字,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大清王朝的帝王亲手制造了一百多起案件,波及的人非常多。千古一帝康熙期间多达二十多起,以残暴著称的雍正就更不必说了,而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文字狱”案件也是比雍正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在位期间的“文字狱”案件以腥风血雨出名,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说不是这些案件,而是“屈大均”案。
首先请大家来跟我认识一下这个冤大头,屈大均。屈大均是大清王朝初期的文学家,原先的本名叫做绍隆,字介子,号翁山,后来才改名为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明朝的余党。在大清的士兵占领广州前后参加过抵抗清朝的组织,结果显然是失败的,然后就剃度皈依佛门,不问世俗,他为他的住所之地提名为“死庵”,还用了明朝的永历铜钱,系上黄色的丝带,挂在腰间,以此来表明心里住着明朝的决心。
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怎么可能甘心遁入空门呢?于是当了不久的和尚就还了俗。接连五个月寄读在祁氏的寓山园里面。出了祁氏的寓山园之后就各种游历,并且和当时的顾炎武、李因笃等有意反清复明之士密谋“反清”的事情,在1659年也就是顺治十六年,以失败告终。于是又选择避世,隐居在桐庐。
在康熙二十年,郑成功的后代郑克爽正式向清朝投降,屈大均因此觉得反清复明已经没有了希望,于是带着一家老小回到番禺,以写诗度日,直到死都没有出山。
在回到番禺的这段时间里,屈大均用他的写诗才华,以五言诗表明对大清王朝的不满,写出很多清兵的残暴和控诉,当然也对战争下普通老百姓的疾苦生活表示同情。也因此和陈恭尹、梁佩兰二人齐名曰“岭南三大家”。
1730年也就是“文字狱”盛行的雍正八年,屈大均的著作《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等等作品被大肆焚烧,屈大均的二子屈明洪知道后也就主动到广州投案自首。因是自首,所以最后被轻判,屈明洪及其子被发配戍边。
接下来更奇葩的是四十多年后,这屈大均案件又有新的进展。
原来是乾隆皇帝在派人在编著《四库全书》时,来到广东查获屈大均后人收藏的《翁山诗外》。在帝王看来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事,这《翁山诗外》可是禁书系列,当时的督抚相当果敢,依着大清律例对屈大均的后人屈稔祯、屈昭泗进行处罚,罪及斩立决。
不过还好这屈大均的后代屈稔祯、屈昭泗只是略微识丁,乾隆又为了“取信于民”便饶了这两个无关痛痒的人。
两人虽没有事情,但据载乾隆皇帝以编制《四库全书》之名烧毁了七十多万的名著,对我国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