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势如破竹,从广西蔓延至数省,朝廷正规军绿营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战败的奏折像纸片一样飘到咸丰帝的御座前。无奈之下,咸丰帝发布了全民总动员,命令大臣回地方办理团练。
对于当时的大清来说,动员所有力量对付太平军也是一个好办法,可副作用也很明显,一旦这种力量壮大起来,就很难善后。因为战争结束后,再想让他们拿起锄头重新种地,就是天方夜谭了,至少得给他们一个好的归宿,让他们获取巨大的利益回报。
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集团就是这种情况,经过十余年的奋战,湘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尽管曾国藩自己的野心不大,也没想过要划江而治或是当皇帝。但不是所有的湘军将领们都是这么想的,不给点实实在在的好处,恐怕是交代不了的。
事实上,清政府给予曾国藩和湘军集团的回报不算丰厚,咸丰帝曾许下过诺言,谁要是剿灭太平军就封谁为王。可等到曾国藩拿下南京后,掌权的已经是慈禧。按理说,不管是谁当家作主,都应该履行承诺,封曾国藩为王。结果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最终还是得了低了很多等级的一等侯。
不封曾国藩为王也就罢了,清廷还对他进行了打压制衡。南京收复没多久,曾就被调往北方剿捻,可捻军不同与太平军,他们不是集团化作战,而是擅长打游击,所以在剿捻的战场上没能再续辉煌。后来慈禧让李鸿章取代他,让他担任直隶总督。表面来看,曾国藩由两江调任直隶似乎是升了,实际上是让他脱离湘军大本营,把他架空,然后再对湘军来一番秋后算账。
首当其冲的就是裁撤大部湘军,让他们从哪来还回哪去。几万湘军被裁撤,但很多兵勇却不愿意回家,就在江南以打劫为生。这帮散兵游勇又和很多黑帮势力搅和在一起,既不怕官更不怕民,闹得两江之地鸡犬不宁。
慈禧对湘军的手段很毒辣,他调曾国藩为直隶总督目的就是让湘军群龙无首,随后又空降和湘军集团素无瓜葛的马新贻为两江总督,此举一是想从曾国藩和湘军的手里收回两江的统治权,二是裁撤湘军,清除曾国藩在两江的影响力。
客观地讲,马新贻确实是一个能干而称职的封疆大吏,他接管两江后,严厉惩治散兵游勇,凡是危害地方的一律就地正法,这让湘军集团心生怨恨。慈禧的算盘打得精,她想让通过马新贻这个棋子去和曾国藩以及湘军掰腕子,试图收回两江。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湘军集团在两江经营十余年,可以说不仅仅是两江,就是东南数省都成了湘军的地盘。让一个初来乍到的马新贻接管这个政治集团,无疑是痴人说梦,况且马新贻手上也没有兵权。结果不用想,要不让马新贻滚蛋,要不就别活着离开两江。果然,两年后,马新贻就被刺杀了,而这事就是湘军干的。
和平时期,总督被刺杀这在大清朝可是捅破天的大事,慈禧是个精明人,其中内情不用细想也知道。这一次变故,让慈禧意识到湘军的地盘根本动不了,但还是想严惩凶手解一解胸中的恶气。
马新贻被刺几天后,朝廷发出上谕,命江宁将军魁玉联合布政使梅启照等人共同审理。不几天,上谕又让漕运总督张之万参与审讯此案。张之万是个官场老油子,他知道两江这个地方不好惹,搞不好自己也会摊上祸事,所以一直拖延,既不对凶手张汶祥用刑,也迟迟不定罪。折腾了小个把月,最终得出了个“为同伙报仇”的罪名结案。
对于这样的结果,慈禧岂能满意,于是便让曾国藩火速回任两江重审此案。曾国藩坐镇两江后,其他审案人员都得征询他的意见,曾国藩的态度是一言不发,大家心知肚明,认为此案到此就该结束,不宜扩大。最终,还以“为同伙报仇”的罪名定案。慈禧接到奏报后,尽管心里窝火,可为了不激起兵变,动摇根基,不得不接受这个方案。
自马新贻被刺后,慈禧这才知道两江这个地方碰不得,此后两江总督成了湘军的专属,大家轮流做,外人从不敢觊觎。直到慈禧完全掌握最高权力后,对两江总督的任命也是十分谨慎,虽然也有不是湘军集团出身的人担任过,但那是极少数,她唯一能做的便是频繁更换两江总督。所以,我们发现,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一干就是二十余年,而两江总督却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