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的树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程。好的家风能够教育出为国为家庭做贡献的贤人,历史上许多名家族对家风的教育很是看中,例如出了钱三强,钱学森的钱姓大族。
祖辈有好的家风,有些后人虽然可能出不了什么优秀人才,但也不会出现对社会有害的渣子。最好的例子便是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被梁启超认为是半个圣人,他是按照《左传》"三不朽"严格标准去判定的,而且梁启超是把曾国藩和孔子,王阳明等人进行论资排辈。可见曾国藩在名人眼中,有着多么高的历史地位。
虽然曾国藩很有名,但他的后辈似乎没有出现过特别厉害的伟人,根据调查知道曾国藩已经有十代子孙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各领域的精英,其中大多数人没有陋习。
曾国藩究竟是怎么教育后代,他的家风是如何才能让后代基本没有"废物"?
根据《曾国藩家书》中的记录,能够知道曾国藩是一个对于个人修养几乎达到洁癖程度的男人。他的生活相当自律,更是让他自己的家人也按照他的自律习惯来保持。比如早睡早起,
在曾国藩眼里,一日之计在于晨,他主张清晨应该读书明智,而不是把宝贵的清晨时间放在闲聊上。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曾国藩认为若是浪费时间,神明也会有所感觉。君子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能够忍受住慎独带来的孤独感。极端的自律,带来的便是最大化的自由,自律帮助曾国藩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这种自律间接帮助了他在朝堂上的脱颖而出,扬名官场。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当官在世俗之人的眼里,一直是个极其荣光的职业。但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做官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跟自己有一样的路。也许是为官者见识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以及人心的险恶之处,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去体味那些失望与痛苦。
曾国藩推崇"耕读传家",这种生活方式闲适自由,是很多人所推崇的。但能够过这种生活的,一般是中等阶层的人的生活,因为下等阶层的人每天为生存而烦恼,而上流阶层被名与利束缚,相对来说中层阶级是相对生活舒适,幸福的阶层。值得一提的情况,是曾国藩的后代子孙中,多是从事学术性工作的中层阶级,这也多亏了曾国藩的家风教育吧!
曾国藩相当重视孩子的教育,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老话说得好,你什么样未来的国家就什么样。曾国藩很重视孩子教育,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大概分为两方面。第一他认为上一代不应该把遗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认为孩子的一生不应该只为了金钱而活,在自己中意的事业上付出了努力,自我价值实现了,那就很好了,不必过于苛求自己。
第二曾国藩更加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你有不世出之才,若是德行有亏,在曾国藩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烂人。现在孩子的教育,部分家长是认为全面德智体美劳发展,殊不知如此苛刻要求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压力。
孩子的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要高于才华方面的培养,看看现在多少父母从小吃苦太多,所以对待孩子的教育便以溺爱式的方法,可是溺爱却让孩子成为了不懂体谅父母辛苦,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叛逆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应重在品德。
曾国藩的十世后代在这样的家风教育下,虽然不曾出现过多么惊人的不世伟人,但就没有几个是品德败坏的社会渣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重视孩子教育是必然的。其实一个人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那就不算在这个世界上白走一遭。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重视教育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若是教育出一个柔弱,事事无法独立思考解决的孩子,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负累。
曾国藩的家风教育,用细水长流来概括最合适了,他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是个有卓见的教育家。
曾国藩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家庭的父母都以其中的理论作为家庭教育原则,我们也能够通过曾国藩的哲思,以及他做事的理由,来学习他做人的态度。曾国藩被梁启超认为是半个圣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一些哲思给人以思考,以学习。曾国藩的人格魅力非凡,据说蒋介石也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曾国藩后来能够成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与他一身渊博的学识离不开。书上的东西活用为自己的东西,那才是真正学习到了东西。不然书上的知识便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罢了。
许多对于孩子教育有着启发的哲思语录,都留存在了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中,正因为其中的某些教育理论确有其用,所以曾国藩家书才会那么守欢迎,更被蒋介石捧为人生必读。一个人的一生里,有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所以为了教育好孩子不如多读些好书,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许多名人都曾留下充满哲思,富有教育意义的家书,例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确实是一本富有哲思,许多名人学者都对它做过系统性,全面的研究。现在许多教育家都公认这曾国藩留下的家书,对于家庭的教育普遍具有启发意义,普罗大众都能够从中获益良多,当然凡事都需要进行研究实践。现将《曾国藩家书》的购买链接放在下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购买一本,闲暇时刻进行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