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政治家曾经说过:“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近代以来的俄罗斯,正如这句名言所形容的一般,对土地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求。自16世纪雷帝伊凡创立沙皇制时起,俄罗斯就制定了对外扩张的既定国策,并且在此后的400年时间里不断占据他国的土地,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庞大版图。
当然,上述的那句名言,也并非完全正确。其实在近代历史上,俄罗斯也曾因外战失败、经济困窘等原因,而多次将到手的土地拱手让人。例如在1711年彼得大帝当政时期,俄罗斯军队在普鲁特河战役中遭受奥斯曼大军的重重围困,被迫乞求和解。根据和约,俄罗斯几乎放弃了在“北方大战”前期所夺取的大部分土地。
同是在18世纪初期,俄罗斯曾趁波斯萨法维王朝衰落之时,攫取了波斯北部的吉兰等地区。但是不久之后,波斯涌现出了纳迪尔沙这位铁腕人物。纳迪尔沙掌兵之后,亦采用武力威慑、利益交换等手段,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归还侵占的领土。在波斯的强大压力下,俄罗斯最终于1732年同波斯签订《拉什特条约》,将所得土地还给了波斯。
俄罗斯放弃领土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其1867年贱卖了阿拉斯加。阿斯拉加地处美洲西北部,18世纪时为东扩的俄罗斯所占据。19世纪5060年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受失败,同时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急需要一笔资金,于是便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低价卖给了美国。贱卖阿拉斯加,令俄罗斯失去了17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不过,俄罗斯虽然放弃过那么多广袤的领土,但是却不会放弃一块弹丸之地,这块弹丸之地,就是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地处黑海北岸,历史上是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在被俄罗斯占领前,克里米亚半岛上存在着一个鞑靼人的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同时受到南方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与监督。
1768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俄罗斯迫使克里米亚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管辖。1783年,俄罗斯完全吞并克里米亚。在此之后,克里米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俄罗斯的领土,受到俄罗斯的大力开发与重点保护。当初,俄罗斯之所以贱卖阿斯拉加,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想保住克里米亚。
在俄罗斯所经历的几次卫国战争中,克里米亚是抵抗外敌最激烈的地区之一。1941年卫国战争时期,克里米亚地区的苏军部队视死如归、宁死不降,一度令德军束手无策。塞瓦斯托波尔的抵抗,更是令德军攻势难以取得进展。最后,德军靠长期围困,外加“古斯塔夫巨炮”这种非常规武器的火力支援,才于1942年下旬占领了克里米亚全境。
在近现代大部分历史时期,克里米亚也是俄罗斯的固定土地。唯一的例外在1954年,当时赫鲁晓夫为了纪念“俄乌联合300周年”,而将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想重新接管克里米亚,但是困于国力衰落,而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直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俄罗斯才冒着极大的风险,拿回了克里米亚,为此甚至不惜与北约交恶。
由此可见,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而言,重要性非同一般。那么问题来了,克里米亚面积并不大,经济也并不算富庶,为何在俄罗斯的心目中那么重要?俄罗斯曾经放弃过很多土地,却为何不愿意放弃小小的克里米亚呢?其实,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克里米亚是“南方防线”。克里米亚地处俄罗斯南部,东接索契、新罗西斯克等俄罗斯南方的海滨城市,从而充当了拱卫俄罗斯南方的屏障。俄罗斯南方(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库班河流域等地),气候相对温暖,土地非常肥沃,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如若克里米亚不保,那么俄罗斯南方就非常容易遭受打击,继而损失惨重。
第二,克里米亚是“国土门户”。克里米亚地处黑海之滨,是外部势力从南方进入俄罗斯的大门。历史上,有不少外敌,就是途径克里米亚,而逐渐侵略到俄罗斯的内陆腹地。例如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就曾取道克里米亚,而威胁到了苏联的高加索产油区。由此以来,克里米亚就成为了俄罗斯的门户之一,是俄罗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区。
第三,克里米亚是“战略支撑点”。克里米亚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境内良港众多,例如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的主基地)、费奥多西亚(克里米亚汗国的奴隶市场)等等,皆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我们都知道,近代俄罗斯一直在提出“暖洋出海口”战略,黑海便符合其条件。而俄罗斯控制住了克里米亚,就可以实现对黑海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其战略。
综上所述,克里米亚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战略价值却非常重要。由此以来,俄罗斯不愿意放弃克里米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文|刘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