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从乾隆开始,清王朝丧失了七次良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从乾隆开始,清王朝丧失了七次良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实际上就已经被纳入到全球化的体系中。传统政治在近代化的冲击下必然不可避免地要作出一些调整,但让人遗憾的是,道光皇帝还是顽固地坚持天朝上国的排外意识,错过了一次次良机。实际上,错失良机的又何止是道光帝一人呢?

大清王朝丧失调整政策,重建国家职能体系的机遇,如果算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次:

1,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碰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在富丽堂皇的热河避暑山庄,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马戛尔尼谈判建交的请求。这一举动,使大清帝国丧失了半个世纪与西方国家的接触、了解,调整自己心态及建立世界眼光,进而发展自己的大好机会。

当时的乾隆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这一意气用事的草率决定,将会给他的子孙与帝国带来多大的危害。他不知道,为了保证这次出访的成功,大英帝国光是准备礼物就花了一年多时间,但仅仅是因为礼仪的争执,便让乾隆暴跳如雷,立即降旨降低接待使团的规格。

东西方两个大国就这样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这个事件表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各自在自己的环境中生成、发展,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制度和观念,彼此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要想跨越这道鸿沟,就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艰难的适应过程。

2,英国使团再次受挫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不甘心的英国政府又派遣了阿美士德使团来华,他们带着和马戛尔尼同样的希望请求建交,却碰到了与马戛尔尼同样的遭遇。嘉庆帝的保守、固执甚至超过了其父乾隆,他干脆拒绝接见阿美士德使团。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没有因为嘉庆帝的拒绝交往而变小,相反是越来越大,两个文明之间的矛盾很快演变为刀兵相见的对抗。

3,两次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两次碰壁的英国人用炮舰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拒绝与世界交往已经不再可能。但是清政府仍然不注意体制创新,迎头赶上世界潮流,反而一厢情愿地拒绝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愿意直接与列强发生外交关系,从而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将国家的外交大权毫不在意地下移给了地方督抚。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又进一步设立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国家的外交大权进一步下移。

4,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至1864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本来可以促使清政府彻底改变已经腐朽的军事体制,迅速建立一个战时统帅部来领导各地的平叛战争。然而,清政府却将本属朝廷的诸多重要权力下移给地方督抚,从此造成了内轻外重,太阿倒持的局面。

5,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只不过是成立了一个总理衙门来统筹全国的洋务运动,实际上却将权限和具体操作等交给地方督抚办理,迟迟不愿走出任何学习西方、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这样说,直到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都没有制定任何有关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政策与成立相应的领导管理部门。

结果是,洋务运动遍地开花,地方督抚在发展近代化事业的同时,占用了本应由朝廷拥有的经济、军事、交通运输、甚至是外交权力等资源,朝廷进一步丧失了更多的权力与加速了自己政治权威资源的流失。

6,甲午战争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举国上下自强之议纷起,但清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新建陆军,全局化的意识依然没有。虽然不久发生了百日维新,企图全面创新,但在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问题上,并没有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全面调整与规定。

7,庚子变乱

1901年以后,清政府虽然决心实行新政,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一个督办政务处来领导全国的新政事业,但并没有决心来彻底创新中央政府组织职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还是避重就轻把新政事务全部推给了地方督抚,只等地方新政办出头绪,才将成果据为己有。结果,地方主义抬头,以省为单位的财政体系、军事体系、外交体系完全形成。

以上七次良机均白白丧失,这导致了晚清政府愈加落后腐败,这种不积极进取的结果,最终是以王朝覆灭作为代价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调整,体系,国家,地方,领导,中国,清政府,良机,英国,代价,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调整,体系,国家,地方,领导,中国,清政府,良机,英国,代价,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调整,体系,国家,地方,领导,中国,清政府,良机,英国,代价,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