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为何却不给军机大臣一个正式的名分呢?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为何却不给军机大臣一个正式的名分呢?

自雍正七年创立军机处后,一直到清王朝灭亡,军机处共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军机处成为统治集团的决策中枢,虽清代不设宰相,但在人们的眼中,军机大臣就是真宰相。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从雍正朝一直到宣统朝,军机处为何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

军机处的建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可谓是一个创举。作为皇权的附庸,它将专制皇权推向了史无前例的巅峰。军机处的建立,使得原来作为行政中枢的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被贬抑为闲曹,大学士虽居高位却没有实权,成为无公事可办的荣誉头衔。

军机处成立后,整个国家的政治运作体制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内阁承旨,六科封驳,公事用题本内阁承办、私事用奏本直达御前的方式,改为皇帝亲书谕旨或口授,军机大臣承旨批谕径自廷寄各地。中央和地方官署的本章,经内阁阅看,附以意见后,仍要交给军机处送给皇帝审议。这样,皇帝的旨意就被无阻碍地贯彻下去,不受监督,不受约束,不受朝臣的掣肘了。

雍正帝肯定对自己的这个创造十分得意,他完全摆脱了那些令人生疑的朝臣们。与内阁相比,军机处至少有三大优点:

一是“简”。它机构简单,人员少,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前者是兼职,俗称“大军机”,多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选任,人数并不固定。他们虽有领班和一般大臣之分,但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对皇帝一人负责。后者是大臣的僚属,负责满、汉文字工作,俗称小军机。整个机构最多时不过三十四人,并且“有官而无吏”。由于成员都是由中央各衙门特别选进的,如不称心,随时可以罢职回到原来衙门,因而省去了不少繁文缛节。

二是速。军机处办事效率极高,省却了以往各衙门辗转交送的时间并且当日事当日毕。奏折经批复后,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日完成,未有延误一日者。廷寄的速度相当之快,有“马上飞递”日行三百里,日行四、五、六百里以及日行八百里等之别。皇帝的意志因此毫无阻滞地直达地方。

三是“密”。军机处地居宫禁,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并严禁外官擅入值庐。就是负责送水、打扫的太监,都是15岁以下且不识字的太监担任。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他们入值时,太监不得在侧,起草诏旨,也严格限于值房之内。军机处用印,也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用毕马上交还。

正是有了上面三个优势,军机处一经设立便功效卓著。其中的妙处,正像清末御史张瑞荫所说:“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周延儒、温体仁之邪佞倾国。及至本朝,乾纲自秉,旧染一新。然以圣祖仁皇帝之天禀聪明,犹有鳌拜、明珠、索额图之小作威福。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

因而,皇帝对军机处成员不吝赏赐,或是绫罗绸缎,或是时鲜果蔬。每日入值的大臣、章京都有膳房供饭,备受恩宠。然而,奇怪的是,终清之世,这样一个权大威重的机构在法律上,一直不是正式的国家机构,也没有独立的衙门。

光绪《大清会典》只称其为“办理军机处”,军机处大臣为“内廷差使”,只有值庐,并无衙署。自从雍正时期创立后,军机处被各位皇帝有意识地发展完善,成为一代定制,甚至越来越具备了行政中枢的职能。然而从结构上看,军机处始终更像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底。这当然与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有关。

军机处的出现既然与清廷用兵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冠以“军机”之名,自然带有强烈的临时色彩。而它所承担的工作在庞大的政权机构中均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些机构上千年的政治实践演变而来的,雍正和他的后人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另起炉灶。

事实上,法定的中枢机构一直是内阁,而军机处则是糅合了智囊团、贴身秘书及行政中枢多种功能的混合物,带有强烈的御用机构色彩。单就军机大臣一职而言,并没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因为最早担任军机大臣的张廷玉,在自陈履历时,绝口不提军机大臣之职。

军机处自诞生后,就逐渐代替了议政大臣会议和内阁,而承担行政中枢之责,更为重要的是,清代的皇帝丝毫没有感受到它的威胁。反而成了皇权的御用工具,成为专制集权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不将军机处“扶正”,让它没有名分正是皇帝控制它的妙处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治,百里,皇权,行政,雍正帝,内阁,机构,皇帝,军机处,中枢,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百里,皇权,行政,雍正帝,内阁,机构,皇帝,军机处,中枢,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百里,皇权,行政,雍正帝,内阁,机构,皇帝,军机处,中枢,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