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大清汉官从何时自称“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讲究

大清汉官从何时自称“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讲究

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大清的官员称自己为“下官”和“微臣”。“下官”的称呼是官员之间的称呼,泛指下层官员见到上司的谦称,而“微臣”是大臣在皇帝面前的谦称。但“微臣”和“下官”的称呼只能是汉臣的自称,而满洲官员他们都是以奴才自称。满洲奴才源于八旗制度,在每个旗中,一切旗人都是旗主的下属,也就是奴才。满洲的奴才并不是汉人所谓的贱称。在满洲人心中奴才乃自家人的意思,意寓两人关系比较亲近。所以,在清朝只有满洲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臣是绝不能这样自称的。

在清朝,康熙和其孙子乾隆的满汉观念相当重。反而雍正的满汉观念相对要轻,只要你有能力不论满臣和汉臣都能得到重用。汉人岳钟琪代替年羹尧为大将军,张廷玉成为大清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配享大清太庙的汉人。乾隆是绝对不会像老爹这样做的,对满臣和汉臣有严格的区分。满臣上奏折和题本要称呼奴才,绝对不能像汉官一样自称“臣”贬低自己的身份。反之,汉官也不能自称奴才,那样会被认为与皇帝套近乎,抬高自己的身份,并被认为是“冒称”。

如果满汉两位大臣联名上奏折,乾隆也会经常找茬。乾隆三十八年就发生了一件事情引起皇帝勃然大怒。

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联名上了一道关于科举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在所上奏折中,满臣天保的名字在前面,所以就直接写了奴才天保,马人龙。原本想省些笔墨和折本(清朝的奏折是朝廷统一发送的),没想到惹得乾隆大怒不已。人人都以为乾隆发怒是因为科举舞弊案,没想到却是因为汉臣马人龙居然敢和满臣天保一样自称奴才。乾隆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冒称”,对马人龙做出降职处罚。当然马人龙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认栽了。

所以,后来的大臣学精了。乾隆三十五年,满臣西宁、达翎阿与汉臣周元理,联名上了一道关于“捕捉蝗灾”的奏折。他们有了前车之鉴,所以这次他们学乖了,商量后,分开写。满臣写奴才,汉臣写臣,他们认为这次是万无一失,绝对十全十美。没想到的是,奏折送上去,乾隆又大怒不已。他认为你周元理自称臣难道是不屑与满臣同称奴才,存心标新立异,而觉得称奴才亏待自己。周元理与马人龙一样是有苦无处诉,自己原本不敢在奏折上自称奴才,所以才自称臣,没想到栽在了乾隆的手里。以后乾隆下旨,满汉大员联名上奏,要统一写“臣”。

所以说,乾隆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来,一点原则都没有。不论你做得如何周到,他都能找出茬来。

然而,真正让大清汉官自称“下官”和“微臣”的却始于康熙皇帝。当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因在草原染病,以至于归宫调养,所以数天没有早朝。康熙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皇上,没有特殊情况绝不会无缘无故不上早朝。此时,朝野中谣言四起,说皇上早已晏驾。就在人心惶惶之际,突然有一日清晨早朝时,康熙却精神奕奕地端坐在乾清门丹陛前的大宝上。满朝文武大员看到康熙龙体健康,居然在下跪后都站起来了,并跳了起来。这原是非常失礼的,但康熙却说道,“朕若不是大病初愈,也会和你们一样雀跃起来,还要与爱卿们一同欢歌步舞,诸臣都是咱大清社稷忠臣,托众卿的福,西北草原要平安二百年呀。”

说到这里,康熙居然躬身举起手来向大家行了“抱礼”。此时,言官直谏,皇上贵为天子,乃万金之躯,礼有些过了,还该说“朕”才是。不料,康熙却高声说道:“我即是咱,咱即是朕,朕如此说,诸爱卿是否要怪我?”没想到,下面的大臣笑成一片。

就在这次,康熙重新规定,大清以后汉官见到满官不用再行大礼(跪下),只需要抱拳为礼即可,对皇上汉官可自称“微臣”,汉官员之间可自称“下官”,满洲官员还要自称奴才。康熙这一决定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奏折,奴才,下官,人龙,清朝,汉臣,满臣上,康熙和,满洲,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奏折,奴才,下官,人龙,清朝,汉臣,满臣上,康熙和,满洲,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奏折,奴才,下官,人龙,清朝,汉臣,满臣上,康熙和,满洲,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