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之所以特殊,就因为这个机构是唯一一个能够制裁皇族的存在,比如说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犯了事,只要亮出了身份,官府什么的是没有资格过问的,能过问的,只有宗人府。
而宗人府和常态的国家司法机构又是不同,宗人府对宗室的“刑罚定夺”乃是有着很大惰性的,有些宗室因为彼此之间有矛盾,所以被宗人府判一个“囚禁三年”的处罚,这三年的时间里,吃的不好睡的不好,还天天被折磨,这种日子是那些宗室接受不了的。
同样的,有些罪行严重的宗室也有可能因为和宗人府的官员(也是宗室成员)交好,所以该被判得重的罪反而是被判轻了,甚至连囚禁都不需要,只是罚点钱就行了,所以按道理说,不是每一个清朝的皇族宗室都怕宗人府,有的人反而还喜欢宗人府,态度完全因人而异。
而在清朝历史中,真正造就宗人府“凶名”的乃是康熙后期和雍正年间的“囚子”、“囚兄弟”事件,因为康熙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几个儿子交给宗人府判决,搞了“终生监禁”的下场,之后雍正又将几个剩下的兄弟也关进了宗人府,这些人都分别在囚禁之所死去,这才让宗人府显得“可怕”。
可实际上,宗人府乃是清朝皇族的“生活根本”所在,作用大于弊端。
宗人府:黄带子、红带子领生活费的地方。
关于宗人府的起源,确实也是该从朱元璋时期说起,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因为感念过去朱家多年的悲惨生活,人丁十不存一,所以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宗人府”,将朱家人的地位和平民百姓区分开来,这些朱家人的福利和生活用度,都由宗人府分配,同样的,朱家人犯了事,也是宗人府才有权过问。
而明朝的历史大伙也知道了,后来之所以坠落,宗室庞大且“好吃懒做”、“尾大不掉”是一个削弱大明的重要原因,本以为吸取了大明的教训,清朝皇帝就不会如此纵容宗室了,可清朝皇帝也感念“自家人”从山里走出来不容易,也把皇族特殊化。
于是清朝的宗人府就沿袭着前朝建立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就有专门的机构了,但还不叫宗人府,清朝的宗人府,是顺治后来正式改名确立的),而清朝的宗人府,管辖的宗室分两部分:
最高的部分就是努尔哈赤父亲的直系血脉,被称为“黄带子”。
另一个部分乃是努尔哈赤的叔伯们的直系血脉,被称为“红带子”(也叫觉罗)。
这个标准,乃是皇太极在崇德元年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爱新觉罗家族的凝聚力以及将爱新觉罗家族和满洲其余的贵族、蒙古族、汉族人区分开来,在外人眼中看来,爱新觉罗家族都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他们内部人才看出另一种尊卑:
“宗室者,天湟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甚或两相诋毁,詈及祖父,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今复分别名号:遇太祖庶子,俱称‘阿格’;六祖子孙,俱称‘觉罗’。”
之所以要连自己的叔伯的后代们都一并“赡养”了,那是因为当年努尔哈赤走出大山打天下的时候人数太少,都是这些堂兄弟们支持并且抛头颅洒热血才打下来的江山,因此努尔哈赤才对这些宗室一并厚待了。
顺治九年,大清入关已经数年之久了,而不久前刚经历了顺治亲政,“去多尔衮化”的朝廷变革,年轻的顺治为了获得更多的贵族支持,特别是本家族的支持,于是确立了宗人府的“福利制度”,让黄带子、红带子都衣食无忧,超然物外,这一个举动,让顺治赢得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内部的巨大好感。
毕竟能让子孙后代都衣食无忧,这份恩情是很大的。
若是不提宗人府“独立司法”的一面,其本身的“福利制度”是很好的,确实体现出了爱新觉罗皇族的富庶。
宗人府的福利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
田地、房产、壮丁、俸禄银饷、对待老人和小孩特别设立的“养赡金”,对待宗室烈士的“优恤金”。
从那个时代来讲,清朝宗人府的福利已经做到很极致、很全面了,确实是算“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而给有爵位的宗室成员,每年的爵俸也是由宗人府来安排拨给,一共有“二十一”个爵俸等级,从亲王到奉恩将军都是面面俱到,十分完善。
这也是为什么在清朝的很多文人小说中,“旗人”的地位总是很高,简直和老百姓是两个不同的存在,那就是因为大清的满族,都是围绕着“宗人府”中的“黄带子”、“红带子”来发展的,虽然其他的满族没有宗人府,但也有类似的模仿,这种形式很大程度地凝聚了资源,喂饱了旗人。
当普通老百姓还要辛苦劳作的时候,宗人府的福利或许已经分发下去了,清朝老百姓的大部分“负重前行”,不夸张地说,就是在给皇族分担生存压力,后者岁月静好,便是这套完整的体系中得来的。
宗人府有自己的“宗族法律”,要比平常的法律要可怕一些。
宗族意识在清朝大规模发芽,那就是因为明清时期皇族都有“宗人府”这么一个机构,宗人府给予了“宗族长辈”无限高的地位,宗法甚至可以大于国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很多民间的宗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法”的原因。
作为最高级别的“宗法”,清朝的宗人府,尚且保留了很浓重的“原始”气息。
因为爱新觉罗族人数量很少,都很金贵,所以宗人府在制定宗族法律的时候,确定了一个必要的原则,这个原则到清朝后来退国都没有动摇过,那就是“非反不死”,意思就是只要不造反,那么就不可以执行死刑。
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就奠定了这么一个基调:
王及以下宗室有过犯,或夺所属人丁,或处以罚金,不加鞭责。非属叛逆重罪,不拟死刑,不监禁刑部。
努尔哈赤定下这个基调,可是比明朝时期的法律要宽松得太多了,因为那时候的“爱新觉罗”家族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努尔哈赤就把他们当成了宝,生怕爱新觉罗无故减员,而也是这个基调,让爱新觉罗皇族,在整个大清都几乎没有被宗人府判处“死刑”的。
而随着大清越来越稳定,宗人府的法律开始完善起来,渐渐让清初那些嚣张的宗室收敛了起来,因为在执行多尔衮的“剃发令”的时候,很多宗室对百姓草菅人命、没有丝毫敬畏和约束,为了压制他们的暴戾,宗人府出台了相关的刑罚。
从努尔哈赤时期,宗室触犯了宗族法律大多数时候只是“罚金”开始,一直到宗人府确立完整的律法后,也多出了“笞”(鞭刑)、“杖”、“枷”、“徒”、“流”、“军”。
这几个刑罚,表面看似和传统的刑罚同名,但事实上却带有很浓重的原始气息,比如鞭刑,清朝宗人府的鞭刑不是普通官府对犯人实施那种鞭刑,乃是和女真族曾经“凶残”作风很像的鞭刑,往往被执行的人都会被打得昏迷过去,甚至内伤。
比如“徒刑”,这就是坐牢、囚禁的意思,而一般被执行了“徒刑”的高级宗室,其实就等于是终生囚禁了,别看平时给他们的福利待遇好,但是这个徒刑却是不给吃不给喝的,等犯人虚弱到睡着就用凉水泼醒,折磨程度堪称地狱。
再比如“流刑”,这就是流放的意思,宗人府的流刑,跟以前中原王朝把人流放到海南这些地方不同,而是流放到什么“宁古塔”、“伊犁”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什么活路,只要生存能力差一点,半路就得被折磨死。
所以说,虽然有一个不执行“死刑”的原则,但真要被宗人府的人逮住了罪行,执行这些刑罚,那也是生不如死的。
有人会觉得,那既然努尔哈赤定下过“宗室不减员”的基调,后面的人这么乱来,本身不就是违背了努尔哈赤的本意吗?
其实这个事情,是要分时期来看的。
努尔哈赤所在的年代,宗室人太少,必须个个当宝,就算他们犯错了,那让他们到战场上去送死,都好过死在自己的宗族法律上,本质上,犯了严重过错的人还是会死,只是死在什么意义上罢了。
但是后来入关之后,宗室人口慢慢变多了,还没有战争损耗,那么宗室内部就会有资源矛盾,有的人自然会对“亲人”下死手,而且太祖努尔哈赤也只是说不能随便执行死刑而已,那流放和囚禁,这不属于死刑,本质上也没违背努尔哈赤的初衷。
本来宗人府的法律就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具体怎么定,怎么判,都是宗人府说了算,如果跟宗正、宗令有仇,那么被囚禁到死那也是很正常的,既然享受了宗人府的赡养、福利,那么听话也是必须的。
宗人府的“高光时刻”:雍正的几个对手兄弟,都死在了宗人府的法律下。
要说大清哪一个时代的“皇子”最优秀,那必然是康熙的诸子,特别是“九子夺嫡”之中的每一个皇子,那几乎都是有单独拿一个出来就有做皇帝的资格的,但儿子们太优秀,这也是康熙的烦恼,所以康熙挑起了九子夺嫡,在自己的晚年的时候,把大儿子胤禔和嫡子胤礽,率先“囚禁”了起来。
有的人说,那大阿哥和废太子明明一个被囚禁在自己的府邸,一个被囚禁在咸安宫啊,那也不是宗人府啊。
事实上,宗人府本身有囚禁人的场所,却不意味着人一定会被囚禁在宗人府,宗人府最可怕的不是场所,而是“命令”,胤禔和胤礽的下场都是康熙判的,但需要宗人府来执行,这才是合法的手段。
于是胤禔和胤礽在雍正还没登基的时候就被囚禁了,直至被囚禁致死,而康熙在临终时还交代雍正稍微给这两兄弟好一点的吃食,雍正照做了,才没让这兄弟俩那么惨。
不过雍正登基后,其他参与夺嫡那几个人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被雍正一一用手段对付了,这几个皇子都没有被雍正杀掉,之所以不杀,那就是因为有宗人府的原则管着,雍正没理由去杀,但雍正也狠下心来,把他们几个全部“夺爵”,然后分别执行“徒刑”,也就是囚禁、软禁起来。
三阿哥被囚禁到雍正十年就去世了。
八阿哥和九阿哥更惨,直接被宗人府除掉了玉碟(清朝宗族的族谱)的名字,并且废为庶人,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两人都是在“雍正四年”死在宗人府内,据说两人都是被“折磨致死”,也是这两位人物彻底成就了宗人府的“凶名”。
十阿哥被囚禁到了乾隆二年,他因为没死从而度过了一劫,他的侄子乾隆把他放了出来,给他恢复了辅国公的爵位,乾隆还算是对他讲情面了。
最后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是熬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也把他放了出来,给他封了一个多罗郡王,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虽然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没有被囚禁致死,但确确实实被宗人府的法律关了起来,所以说,宗人府这个机构在清朝设立那么多年,最高光的时刻就是把雍正这些有实力的兄弟们都纷纷给“除掉”了,宗人府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排除异己的武器。
也是因为有了康熙和雍正这一招,所以宗人府在雍正朝之后就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存在了,很多王爷和宗室一旦犯了错,被宗人府来调查,那都是吓到不行,他们也很怕被人从中作梗,判一个“囚禁终生”的刑罚。
毕竟清朝到了中后期,爱新觉罗的人数就越来越多了,远远没有以前那么金贵了,既然宗室人多了,平均的福利肯定也就是少了,福利少了,就肯定会引发内部斗争,这个时候互相“暗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可是不管怎么说,宗人府依旧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大家长”,既然享受了宗人府的福利,那么也要听从宗人府的管教和安排,这跟民间的宗族原则是一样的,所以大清的皇族们,对这个宗人府,那可是“又爱又恨”,爱恨之余,又是不得不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