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水师将领方伯谦是否被冤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且自从其因临阵脱逃而被杀后,便一直有翻案的声音存在,但在我看来,方伯谦因贪生怕死而临阵脱逃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各种资料表明,早在黄海海战之前,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便曾有临阵脱逃的嫌疑,只不过被其蒙混了过去而已。
方伯谦生平简介
方伯谦,字益堂,于1854年生于闽县(今福州)。早年入私塾读书,后于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后上“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
同治十三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后,日本出兵台湾,因其在台湾积极备战,获得五品功牌,任“伏波”舰正教习,后任“长胜”舰大副。光绪六年(1880)年留学期满回国。充任船政后学堂正教习,旋调练习舰教习,擢都司,仍留闽省尽先补用,并加参将衔。
光绪三年(1877年)冬,方伯谦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留学,学习驾驶理法。毕业后先后登上英国东印度舰队旗舰“恩延甫”号、改登“士班德”号实习,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称其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光绪七年(1881年),方伯谦调入北洋,委带“镇北”炮舰。此后,先后调任“镇西”炮舰、“威远”练船管带、“济远”号管带。
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廷应朝鲜请求,派“济远”、“超勇”二舰护送叶志超、聂士成军赴牙山,以“济远”方伯谦为队长。完成任务后,丁汝昌又派“济远”、“广乙”等舰护送运兵船至牙山,以增援叶志超、聂士成军,结果后来船队遭遇日本军舰“吉野”、“秋津洲”、“浪速”,丰岛海战爆发。此战,中国军舰“广乙”搁浅自焚;运兵船“高升”被击沉,船上千余名中国官兵殉难;运输舰“操江”被日舰掳走。丁汝昌经过向方伯谦和舰上官兵了解作战情形后,上书朝廷请求予以嘉奖。但事后李鸿章却调查出方伯谦在战争中有畏敌嫌疑,但清廷还是令李鸿章对方伯谦进行了嘉奖。
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在北洋海军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致远”号沉没后,方伯谦借口“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率“济远”逃出阵外,逃命途中甚至还撞沉了因起火而在抢修的“扬威”号。
战后,李鸿章上书朝廷,清廷以“临阵退缩”之罪将其处斩,终年41岁。
方伯谦早在丰岛海战便有畏敌的嫌疑
在丰岛海战中,当时中方仅有“济远”和“广乙”两艘船有作战能力,“高升”和“操江”主要承担运兵任务。根据方伯谦的说法,在发现日本舰船后,先是“广乙”自行逃跑,自己的“济远”乃是孤军奋战,即使如此,还击沉了日舰“吉野”号,并击毙了日舰提督,只是由于舵机损坏才没有追击。
因此,在丁汝昌向其了解了交战经过,向朝廷汇报之后,朝廷不仅没有追究其责任,反而对其和舰上官兵进行了嘉奖。然而,当时李鸿章便曾给丁汝昌写信,言道“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
不过,事后经过调查,整个交战经过全然不是方伯谦所说的那样。“高升”号虽然被击沉,但却有人幸存,而被日本掳走的“操江”号更是多有船员存活,根据他们事后的讲述,再加上“逃走”的“广乙”号船员的描述,丰岛海战的迷雾这才被揭开。
原来,当时“济远”号在前,“广乙”号在后,三艘日舰在经过“济远”号时并未扯旗交战,反而在经过“广乙”时突然开炮,导致“广乙”号受损,而“济远”号不仅没有进行反击,甚至不顾受损的“广乙”号,“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广乙”号则不得不停靠朝鲜海滩。而逃走的“济远”号面对日舰的追击,更是先挂出了白旗,见对方仍然追击后,竟然又挂出了日本旗。最终,“济远”号顺利逃回,“高升”号被日舰击沉,一千多名官兵葬身大海,“操江”号被日军俘获。
至于“济远”号用尾炮攻击日舰“吉野”号之事,则完全是水兵王国成自行组织的,且“吉野”号并不像方伯谦所说的那样被击沉,而是仅仅受了轻伤,因为在之后的黄海海战中,“吉野”号便再度参战了。
方伯谦在黄海之战中的表现根本没得辩
黄海海战爆发后,由于北洋水师舰船速度不一,导致开战伊始超勇”、“扬威”二舰便脱离了舰队,在日本舰队的第一轮炮火洗礼下便沉没和搁浅了,而方伯谦指挥的“济远”号却迟迟没能就位,尤其是在致远号被日舰围攻击沉后,“济远”号二话不说便脱离了战场,直接导致“经远”遭遇四艘日舰围攻而沉没。
至于“济远”号脱离战场的原因,方伯谦给出的解释是“伤处甚多,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放”,也就是“济远”号乃是被迫退出战场的。然而在1895年上海出版的《中倭战守始末记》一书中,济远舰管理炮务的德籍洋员哈富门面对记者的询问,对“济远”的损伤情况给出了说明。原来,济远仅有两门大炮受损,15公分(厘米)尾炮1门“机器受损,不能运动”,21公分大炮1门“机器也已损坏,炮架不能运动”,并不是“炮均不能施放”,更是给出了“我船虽受伤,并无大碍”的定论。可见,“济远”号因受损而退出战场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方伯谦是不是贪生怕死呢?在致远号被击沉后,日本舰队的下一个目标正是济远号,自知不敌的济远号于是主动逃离战场,即使方伯谦不是贪生怕死,但临阵脱逃这个罪名他是没得跑。正是由于他的逃跑,才使得与它同在一个小队的广甲号也逃之夭夭,直接导致经远号陷入了围攻之中,就更不要说因为逃跑而撞沉因起火正在抢修的“扬威”号之事了。
而更令人可气的是,为了应对战后的检查,逃避临阵脱逃的责任,他竟然不惜自己破坏舰船。战后,丁汝昌派洋员戴乐去登船检查,戴乐表示“济远号的火炮不像是被火炮击伤,而是用炮锤自行砸坏的”。恐怕,正是这件事彻底激怒了李鸿章和丁汝昌,毕竟早在丰岛海战方伯谦就玩过这一手,通过篡改航海日志的方式逃脱责任。于是便有了李鸿章上书朝廷,朝廷下令将其处死这一幕。
方伯谦临阵脱逃的原因,我想恐怕还是过于贪恋现有的一切。据称,方伯谦宁可管带不做,也不想放弃其家业“如或苛求,尽以革职了事,虽一二品或难聚复,而每月薪水数百两依然也”,此时的他可以说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上升期,岂可甘愿赴死?
至于一直以来的翻案之说,基本都是对以上说法可信度的质疑,以及其他旁证,并无直接证据为其开脱,仅有的《冤海述闻》还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无法判断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