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国家积弱,屡受外强欺凌,虽然朝廷无能,但也还是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最有名的当然莫过于收复了新疆的左宗棠,一代千古名臣;其次之下有冯子材、刘铭传、丁汝昌、邓世昌、林则徐等,但是有一人,功绩不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下,却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这人就是沈葆桢,虽然沈葆桢出生于贫苦的读书人家庭,但是沈葆桢的舅舅是林则徐,所以沈葆桢从小就接触到了西洋前沿知识,对洋务颇有见解。
沈葆桢16岁考取秀才,20岁中举人;1847年,连续两次赴京赶考均落第的沈葆桢终于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监察御史;从此踏足官场。
1856年,朝廷擢升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而沈葆桢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亲戚过多为由推辞而改任地处偏远的江西广信知府。这时侯,太平军已两次攻打江西,占领了八府50多县,朝廷只剩南昌、饶州、广信、赣州、南安五郡,整个江西的局势岌岌可危。
后来在抵御太平天国军进犯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连石达开来犯也被打败,只得远走浙江。后来因受曾国藩赏识,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
不久,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在此过程中,沈葆桢却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抓到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仁玕等,年仅15岁的洪天贵福被凌迟,洪仁玕也被杀。
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当时,正是举办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
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所以沈葆桢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1868年,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
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日本入侵台湾是对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挑战,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边疆危机。日本侵台之役给清政府最大的教训是,使它认识到自己的海防空虚,必须急起补救。
过去清政府认为,“台湾之患率由内生,鲜由外至”外国的侵略,官员们开始重视台湾,把它称为“七省门户”、“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
沈葆桢、丁日昌一再奏请对日本侵台应加严密设防,总理衙门也指出“经营台湾实关系海防大局”,这是对台湾地位的一种新认识。
也不知道沈葆桢后面两个字太难念了,还是因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名气太大的缘故,导致沈葆桢名气不显,也实在可惜;但是凌迟一个15岁的小孩,虽然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长子,但是未免太过残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