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经遍布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何数量剧减,美国屠杀了多少印第安人

曾经遍布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何数量剧减,美国屠杀了多少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主要是指除爱斯基摩人之外所有的美洲土著,是一种统称,而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早期印第安人曾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然而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曾遭受大量屠杀,现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关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迫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血泪的审判:美国独立前后,移民者对印第安人残酷压迫

16世纪前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不断到达美洲,美洲的原住民印度安人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悲惨命运。根据统计,在早期殖民时代,西班牙所属的领地内有多大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而巴西地区也有大约1000万人被杀。而在美国成立之后,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双方的争夺同样激烈。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殖民者便在统治的十三个殖民地内,执行过极为残忍的种族灭绝政策,而为了提高这种灭绝效率,他们甚至采取了悬赏的方式,而且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悬赏,例如《世界通史全编》中便曾记载,当时的新教大师和新英格兰清教徒曾在1703年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而到1720年时,这个价格上涨到了100镑。

1783年,美国独立之后,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迅速开疆拓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在1830年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强制将印第安人强制驱离了祖居地,要求东部的印第安人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

至于美国人所谓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则大多是一些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在这场大迁徙中,印第安人死伤极为惨重。例如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过程中,便有约4000人丧生,占到了该部族人口的25%。

在这场被称为“血泪的审判”的惨剧中,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围攻、驱赶和被迫迁徙,人口数量急剧缩减。

野牛政策:通过摧毁印第安人生活来源,迫使对方留在“保留地”

美国政府在强行将印第安部落迁徙到“印第安人保留地”后,一部分印第安人依然保留着游猎的生活习惯,因而经常走出美国政府划定的区域,这其中便包括苏族人(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民族)。

历史上,美国西部曾生存着大量的野牛,这是苏族人的主要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来源,而野牛政策”便是美国政府针对苏族人有意识的种族灭绝行为。为了强制改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使得其能够停留在保留地上,美国政府下令大规模猎杀野牛,从而彻底使其失去生活来源,不得不居住到“保留地”,靠美国政府的施舍为生。

在政府的主导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北美野牛数量便从早期的1300多万头,迅速锐减至不足1000头,而失去了食物来源和生活必需品的印第安部落,不得不放弃游猎生活,“乖乖的”搬迁到了美国政府规定的“保留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政府留给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也越来越小,最终成为了互不相连的几块贫瘠土地。美国政府虽然在早期曾向印第安人提供食物,但却规定了这种救济年限,而当到期之后,印第安人便必须在“保留地”自谋生路。

西进运动:印第安人生活区域进一步压缩,差点最终灭绝

美国独立之后,迅速废除了英国政府颁布的禁止移民西进赦令,从而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在这场规模浩大的侵略扩张中,它虽然开发了美国西部地区,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印第安人的境遇,最终导致处于萌芽之中的美洲文明被毁灭,而印第安人更是差点完全灭绝。

美国政府从正式建军之日起,便命令军队开始向西开进,美国陆军第一团从成立之日起,其主要任务便是征剿印第安人,而这种向西持续推进和征剿印第安人的行动,从1803年开始(正规军投入战斗是在1811年),直到1892年结束,时间跨度长达近一个世纪。

至于在这场西进运动中,到底有多少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已经根本无法统计。根据美国一些学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统计和推算,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时,现在美国境内居住的印第安人高达3000万至1亿之间。而到20世纪70年代,分散居住在美国各个“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总人数则已经下降到了不足80万。

美国政府对本国贫困落后的弱势族群进行种族灭绝,不仅使美国政府一举甩掉了本应承担的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又能无偿地征用他们的多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产和无以计数的自然资源,从而使美国毫无负担地发展经济。但在其背后,却是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的印第安人,基本被灭绝的血腥事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独立,剧减,数量,屠杀,政策,世纪,统计,保留地,野牛,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独立,剧减,数量,屠杀,政策,世纪,统计,保留地,野牛,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独立,剧减,数量,屠杀,政策,世纪,统计,保留地,野牛,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