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自登基亲政以来于国于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执政期间,清朝到达了入关以来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同时他也是捍卫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君王。
在康熙时期曾发生过几次典型的动乱事件,如擒鳌拜收回政权、平定三藩之乱、签订《尼布楚条约》等。这一桩桩历史事件都见证了这个8岁就开始登基的君王那文韬武略的一生。
三藩之乱发生在康熙亲政之后,是因为削藩而引起的汉族亲王的叛乱事件。当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在这次历时八年的叛乱中清朝卷入了一场内斗的风暴。
在这场“三藩之乱”的叛变风暴当中,有一个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就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此人虽然心胸狭窄、凶狠好斗而且还擅长虚与委蛇,但却在这场叛乱中无形地推动着清王朝走向胜利。
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因为在清军入关的时候曾出兵相助,成为清朝三个大名鼎鼎的异姓王。在这三个人当中,尚可喜对清朝廷是最为忠诚的,这从后期就能看出来。
尚可喜为了取得清朝廷的信任和放心,于是便将十九岁的长子尚之信送入了皇宫,让他随侍在顺治帝的身边。尚之信聪明伶俐,懂得讨顺治的欢心,很快两人便开始称兄道弟。
阔别家乡十六年的尚之信回到封地广东准备承袭爵位,但奈何他这些年在京城染上了一些恶习,到了广东也改不掉。他常仗着自己是世子的身份就欺凌王府的臣子们,因此尚可喜非常地讨厌他。
随后尚可喜就有了更换继承人的想法,再加上他身边的谋士金光一直劝说他改立次子尚之孝为世子,此事更加坚定了尚可喜的决心。
这件事让尚之信心中愤恨不已,少年被送入皇宫,没想到好不容易回来,世子之位就要拱手让人。通过此事尚之信跟兄弟和家族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和的状态,后续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投奔吴三桂
康熙十二年,朝廷开始大力地削藩引起了藩王们的不满,其中以吴三桂呼声最高。尚可喜就削藩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在他心里是忠于清王朝的,一直到吴三桂发动叛乱都不改初衷。
不久后粤东的十座郡县就丢了四座,尚可喜面临着双方夹击,抵御得非常艰难,促使他的病情又加重不少。见此情况,吴丹桂加快了进攻的步伐,以此逼迫尚可喜投降。
与此同时吴三桂又利用尚之信与父亲、家族之间不和的关系从中挑唆,他对尚之信授予高官厚禄来进行诱惑,答应他事成之后封他为王,并让他家族世代镇守粤地。
此时尚可喜正处于病重期间,听说自己的儿子叛变,他气急之下挣扎着要自尽,幸好被身边的侍从发现救回了一条命。后来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陈洪明也都跟着尚之信投降了吴三桂。
尚之信还把金光给抓了起来并杀掉,以报他当年劝说尚可喜改立世子之仇。几番下来,尚可喜被气得直接卧榻不起,最后忧愤而死。尚之信正式接管平南王的一切权利。
尚之信与吴三桂达成合作之后,因吴三桂经常向他索要军队物资和粮饷且派兵镇守在要塞之地而对他越发不满。随着诸多叛军投降清朝之后,尚之信在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也开始投降清朝,压垮了尚之信犹豫不决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立即派出使者到江西的和硕简亲王军队中去请降,和硕亲王将此事上报给康熙。
康熙看着他言辞恳切地乞降书决定赦免他的反叛之罪,并让他往后多立功来赎罪。
“三藩之乱”已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康熙决定全力一战。此时尚之信正式被康熙授予爵位,旗下总兵也都官复原职。然后他命令尚之信配合大军前往湖南进行清剿行动。
但尚之信坐拥粤地一直在观察战局形势,他以刘进忠还没有投诚为理由拒绝出兵援助。第二个月,康熙在此催促尚之信去湖南,但他仍然不听从调遣。
此事后康熙再次让他从韶州取彬州和永州,尚之信又再次推脱不去。莽依图在韶州击败吴将,康熙让尚之信派兵增援,他又不去。
最后在广西会战之中,尚之信又多次迁延不动,直到吴三桂病死战局逆风翻盘的时候,尚之信才主动请战广西。
后来吴军抵达武宣,康熙命尚之信前去剿灭,但他以防海寇袭击为由拒绝前往。不久后“三藩之乱”被平定,原本等着安心做藩王的尚之信因延误军情、谋判清廷被康熙赐死,家人得以幸免。
有人说尚之信是“清朝最冤的汉族王爷”,帮着康熙平定三藩却还要被赐死。虽然他后期没有帮吴三桂,无形间助力了清朝廷取得胜利,但他也毫无建树,甚至还差点耽误军情。如此看来他死得一点都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