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这个汉人为何备受康熙重用,平三藩、灭准噶尔,却没背上历史骂名

这个汉人为何备受康熙重用,平三藩、灭准噶尔,却没背上历史骂名

在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初期,势力极大,其地盘足占当时满清疆域的一半,近乎划江而治;当时吴三桂还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形成对满清的包围圈。

但是这一战略意图被康熙和周培公看穿,于是周培公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

在1676年的时候,康熙帝点兵十万,命猛将图海出征讨伐王辅臣;但是这个王辅臣也不是简单人物,再降清之前曾是抗清急先锋,经常黄马白袍,于乱军中冲突奔驰,十荡十决,勇猛无俦。阿济格麾下八旗劲旅都是自关外打到关内的百战精锐,遇到此人竟纷纷辟易,“莫有撄其锋者”,清军直呼:“马鹞子至矣。”

故而图海对王辅臣是只围不攻,但是对王辅臣却无可奈何;在一筹莫展之际的时候,周培公主动请缨去说降王辅臣,康熙皇帝当即传谕周培公进京,并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听完周培公的设想后,康熙帝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

图海命周培公携带康熙帝赦诏,再次进城抚慰。王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名册,其子王吉贞及总兵等上缴吴三桂投递的函札及“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接受清廷招抚。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

但是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

这究竟是为何呢?原来周培公自幼丧父,是母亲将周培公拉扯到十岁,在周培公十岁的时候,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估计很惨)。周培公落魄无依,但由于读书识字,于是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周培公年幼的时候,勉强算是书香门第出生,父亲死后,母亲教导周培公读书识字,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儒家讲究“百行孝为先”,但估计周培公学的不是程朱理学,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强的进攻性和胆量。

作为一个孝子,所求的不就是给父母荣光么,于是周培公将天大的功劳,全给了自己的父母;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母亲孙氏予以嘉封。

康熙十五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然后周培公又在家按照传统,守孝三年。

但是守孝三年后出来做官,有因为与当时的官员不和,仅当了三年官就又挂印而去;但是并不代表周培公就不理天下事了,相反周培公对天下形势所知甚详,在康熙帝准备出兵西北蒙古族准噶尔汗国的时候,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

周培公在盛京提督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满清龙兴之地)做了十一年,直到身死。

清朝最完整的地图,也是周培公在担任盛京提督时所绘。

为何如此多投降满清或者给满清出谋划策征战天下的汉人,都被后世所骂,但是这个周培公辅佐康熙平三藩、战噶尔丹却备受汉人推崇呢?甚至有人将其列入满清十大名将,想说的是周培公是一名谋士,而不是统军大将,不符合啊!备受后世推崇的最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是一个孝子吧,他做那么多事,最主要的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父母。

在如此天大功劳降临的时候,相信绝大部分人所求要么高官,要么财富吧?能想到自己父母的有几个?面对这样的人的时候,更多的是尊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朝廷,吴三桂,三藩,准噶尔,康熙,王辅臣,周培公,孙氏,时候,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历史,朝廷,吴三桂,三藩,准噶尔,康熙,王辅臣,周培公,孙氏,时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历史,朝廷,吴三桂,三藩,准噶尔,康熙,王辅臣,周培公,孙氏,时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