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政权的不少先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先例”大多都是糟粕。
王庆成先生曾风趣的将太平天国形容成两个家庭:“大家庭”和“小家庭”。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孙,都是一家人,这正是所谓的“大家庭”。而“小家庭”则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们,诸如:天父、天兄,也就是以洪秀全为主的几个太平军首脑。
笔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家庭外,太平天国还有“第三家庭”,也就是洪秀全的子孙驸马们。直至太平军被剿灭,这群人中也没出现几个成年的,但是,他们的地位在太平天国中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上帝教”,在洪秀全眼里就是自己的宗教,“天国”也不过是他的囊中物罢了。
可以说,洪秀全苦心经营,编制出一大家一小家的和谐盛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第三家庭”的子侄们接管江山罢了。
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大儿子,据太平天国内部资料记载:这个孩子的出生与众不同,伴有祥瑞:“幼主诞生时,屋檐上有一道红色的圆光,远处的人看见怀疑失火了,走近才发现这团光逐渐升空变大,最终与太阳争辉。”这件事在太平军之间越传越广,逐渐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以至于,后来被捕的太平军首领洪仁还不厌其烦的说起此事。
太平天国有一套封建统治管用的避讳,不论洪秀全还是他几个儿子的名字都不许提起。清军听说洪秀全有个大儿子后,不知其名,便通过太平天国玉玺上的字管他叫“洪福瑱”。洪天贵福被俘后交待道,他出生后按乡俗抓阄,给自己抓了个名字叫“天贵”,父亲觉得这个名字不妥,所以又给儿子改名为“贵福”。
小贵福四岁时成了太平军幼主,洪秀全又觉得儿子的名字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自作主张,将大儿子的名字改成“天贵福”。至于幼主玉玺上的字原为“真王贵福”,清军之所以念做“福瑱”是因为他们把玉玺念反了。虽说,贵福在大牢里誓死捍卫自己的姓名,但是,在清军看来,所谓“幼主”只是反贼之后罢了,连他的小命都活不了几天了,姓甚名谁又何妨?
最终,在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的判决书上,赫然写着“洪福瑱”的大名,洪天贵福至死都没能替自己“正名”。
洪天贵福的教育很成问题,虽然,在洪仁口中幼主聪明伶俐,但事实并非如此。洪秀全禁止儿子读任何“无用书”,并将古籍称为“妖书”,只允许他读“天主教”典籍。清朝末期流通在市面上的天主教书籍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洪秀全的“大作”。我们暂且不论洪秀全的水平如何,但从数量上看,总数也不到四十本,由此可见,洪天贵每天都能学到些什么。
古往今来,统治者们对子孙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洪秀全算个另类,洪秀全从没给儿子请过老师。洪天贵九岁之前,所有启蒙教育都是由姐姐洪天姣完成的,九岁之后并无记载。从现今保留下来洪天贵的文书、诗句中来看,通篇狗屁不通,错别字倒是不少。身为知识分子的洪秀全竟然将儿子培养成不通文理的废物,让人实在想不通。
按说,太平天国里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替儿子找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不成问题吧?
洪秀全对继承人们的文化水平不甚关注,但是,却对他们的生活作风严格要求。洪秀全曾给自己的女婿钟万信写过一篇《十救诗》,并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够建立“男女大防”的观念。在这篇《十救诗》中,明确表示:男孩长到七岁后便不能与母亲同床就寝,也不能再探望祖母;女孩长到五岁后便要与哥哥男女有别,禁止拉手;弟弟长到七岁后姐姐禁止靠近弟弟一丈以内。
这些约束即便是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清朝,也是非常匪夷所思的。洪秀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十救诗》的作者署名为洪天贵福,将这部书的知识产权转给儿子名下。由此,《十救诗》也就成了九岁的洪天贵福教育二十几岁的姐夫钟万信如何“男女授受不亲”,让人忍俊不禁。1860年后,洪天贵福在父亲的授意下走上政治舞台,开始批阅文武百官的奏折。
李秀成打赢苏州战役后,颁发的嘉奖令均由洪天贵福签署。
要知道,这一时期的太平天国进入到“官员大爆炸”时期,每天都要封几十上百个官,有些官员一个月内能连升八九级,因此,洪天贵福的大名频繁出现在封官的诏书中。而这些诏书全都是洪秀全拟好后让儿子照抄颁布的,由此可见,洪秀全的一片苦心,他希望百官要感恩洪天贵福的“大恩大德”,为洪家的后代子孙效犬马之劳。
1864年洪秀全离世,洪天贵福子承父业成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可是,胸无点墨的洪天贵哪有治国的能力?只能将大权转交给自己的伯父叔叔们。此后,太平天国所有的诏书均由他们拟好,再由洪天贵福照搬。
虽然,洪天贵福在政务上很少拍板做主,但的,这位幼天王在生活中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洪秀全在世时禁止儿子饮酒,且不准食用猪肉,如今,没了约束的洪天贵福毫无忌惮,每天喝酒吃肉不亦乐乎。此前,洪秀全禁止洪天贵福读“妖书”,当家做主的洪天贵福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准备四箱“妖书”放到寝宫中读个痛快。
洪天贵福的好日子并没过太久,登基还不到两个月,湘军就已攻破天京,气势汹汹的朝天王府逼来。走投无路的幼天王抛弃妻子兄弟,逃到忠王家里,李秀成安排一群士兵伪装成清军,护着洪天贵福逃离南京,来到安徽与洪仁汇合。
八月二十八日,洪仁的军队被清军打散,洪天贵福跑进深山中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了六天,想要混在难民里逃过清军的搜捕。
一个穿着另类、连籍贯都讲不清的家伙,自然无法逃过清军的眼线。身为太平军“首逆”,竟然,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很多清朝士兵都怀疑这个弱智的身份。没想到洪天贵福竟掏出一大堆印信公文,一口气写了一堆供词,证明自己是“如假包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洪天贵福锒铛入狱后,仍梦想有朝一日恢复自由。他对自己生在“长毛”家庭深恶痛绝,直到被凌迟处死的那天,仍表示要效忠清朝。在狱中,洪天贵福写了不少错字连篇的打油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不知在九泉之下的洪秀全看到儿子这番“高谈论阔”当做何感想?
洪秀全的两个兄长目不识丁,能力平平,但却生了许多儿子。洪秀全非常看重这些侄子,将他们安排在各个要职上,还赋予这些侄子们兵权。扶植洪天贵当政后,洪秀全命令满朝武官在自己的家仆、亲兵中“三丁抽一、五定抽二”,按一定比例组建一支军队。这批军队被称为“御林军”,由洪秀全的侄子们管辖。
领了兵的侄子们被洪秀全安排把守天京城门、各地关隘等战略要地。他们在两个贪财父亲的唆使下,发行了一种官方债券“洪票”,任何货物想要经过洪家子弟把守的关隘城门,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洪票”,否则,免谈。在洪秀全的默许下,洪秀全的“表们”(侄子的官方称呼)赚得盆满钵满,以至于,天京市面上大部分资产都流入到了洪家。
洪秀全的侄子们在天京沦陷后大多生死不明,相传:洪和元、洪利元、洪钰元三人被清军围剿,死在乱刀下。但是,在洪天贵福的证词中,却说洪和元与他一起逃到广德,在听说父亲跳河自尽后,吞鸦片自杀。虽说,洪秀全的“表们”去向不明,但是,这群“侄子”在天京沦陷时普遍低龄,大部分都没到十岁,所以,很难在这场浩劫中活下来。
除了子侄外,洪秀全对他的“驸马大军”也格外关照,黄栋梁、黄文胜二人都是洪天王的驸马,虽说,此二人均未成年,但是,仍深受洪秀全喜爱。按太平天国的政治排名来看,这两人的地位甚至高于李秀成、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二把手”。但是,在李秀成、石达开等开国功臣看来,这完全是一种侮辱。
李秀成临终前写下一份关于洪秀全任用这些“娃娃官”的看法,在这份材料中,对洪天王的安排他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没过多久,洪仁也成了阶下囚,清兵将李秀成的材料拿给洪仁看,没想到,洪仁读过材料后怒不可遏,拿笔将李秀成的看法一一批驳,表示:洪天王任命“娃娃官”的方式既有人情味,又替太平天国培养了新鲜血液,李秀成的想法毫无道理。
然而,太平天国的结局是最好的试金石,洪天王将这些乳臭未干的“天国栋梁”委以重任,究竟是对是错,锒铛入狱命不久矣的洪仁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并且,在其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