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会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乔段:康熙要削藩,不顾自己祖母孝庄的激烈反对,毅然下旨让吴三桂限期离开云南。吴三桂不是傻子,见这架势明白这是要对自己动手了,马上联络了其他的两个藩王,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扯旗造反。
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节节胜利,没过多久就打到了长江边上,堂堂大清被他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形势却急转直下,很快大清就开始了反扑,怎么回事呢?
首先一个,就是兵力上的问题,吴三桂虽然准备充分,三藩也是来势汹汹,可他们的兵力却极其有限,除了他们自己的手下之外很难再调动其他地方的资源。
即便举事之前他也曾联络很多其他的反清复明势力,如陕西的王辅臣,台湾的郑氏等等,可他们终究是局外人,都属于坐山观虎斗,不能算真正参与到其中。所以吴三桂颓势一显,他们立马不再出头,尤其是王辅臣,他甚至还奉命去痛打落水狗,给了吴三桂致命一击。
再一个就是吴三桂本身的问题了,他本身立的旗号是反清复明,可战争刚打到一半,就立马改头换面,穿上一身龙袍,宣布建立大周王朝,改元昭武。这样一来可算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了,本来他反清复明还有很多老百姓支持他,这样一来局势转化特别明显:全国上下协调一致,反吴三桂。
最后一个,就是他不够重视武器的问题。由于之前有过惨痛的教训,努尔哈赤因为自己的大刀长矛没能顶得住明军的红夷大炮,最后惨败在宁远城下,就连他本人也被火炮射伤不治而亡(当然这里面少不了郁闷憋屈的成分)。
所以大清打从建立开始,就十分重视火炮的运用,到了康熙年间,火炮技术运用的更加成熟,对付吴三桂,真是不用白不用。这新型武器一上来,吴三桂自己引以为傲的精兵强将战斗力都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他除了失败之外也没有别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