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这种爆炸式增长是什么原因?

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这种爆炸式增长是什么原因?

明末清初,中国经历了大混战之后,人口锐减;从康熙帝开始,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巅峰时期达四亿人之多,是这么做到的?

其实,这主要得益于康雍乾时期采取了一些非常积极的措施,让百姓减轻了负担,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01,明末清初人口锐减的原因。

崇祯年间,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发起了推翻清朝的运动,明朝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战当中。

农民起义的初衷是好的,但过程却充满了血腥,起义军一方面严厉打击清军,实施无差别杀戮;另一方面,无辜百姓也被殃及,造成了严重的人口减少。

就拿四川来说吧,这里是明末大混战的主战场之一,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后,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屠蜀运动,七百多万人口只剩下五十万左右,死亡的六百多万人要么被血腥屠杀,要么死于瘟疫和饥饿,只有少数人逃到了外省。

除了农民战争之外,清军入关之后与南明小朝廷的战争,汉人抵御剃发令,以及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

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清朝的人口只剩下七千万左右,不过康熙帝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人口开始逐渐恢复。

02,康熙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康熙年间,康熙帝任命张德担任四川巡抚,张德来到四川之后,发现曾经的天府之国,现如今却断壁残桓、人烟稀少。

张德为此感到十分担忧,于是给朝廷上了个奏折,提出了从人口大省向四川移民的策略,康熙帝看到奏折后,同意了张德的请求,于康熙三十三年下达了《招民填川诏》,提出从湖广地区向四川移民的策略。

事实上,康熙帝早就知道,四川只是全国人口锐减的一个缩影,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增加劳动力,从而增强国力,康熙帝从即位之初,就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项:

第一,停止圈地,开垦荒地。

清朝初期,满清贵族圈地严重,大量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这就造成百姓手里的土地严重减少,非常不利于人口发展。

就拿鳌拜来说吧,他就是个圈地狂魔,为此还与其他大臣产生了激烈矛盾,进而引发了杀戮。

康熙帝智擒鳌拜之后,顺势下达了停止圈地的命令,同时将大量土地还给百姓,并积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耕种土地面积,并许诺新开垦的土地,十年内免赋税。

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

基于这一政策,民间开始了大规模开垦荒地运动,百姓有了更多田地,就能生产出更多粮食了,而有了粮食,人口就自然开始增加了。

第二,轻徭薄赋,赦免钱粮。

明朝末年,为了应对无休止的战争,朝廷颁布了各种苛捐杂税,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但清朝建立之后,尤其在康熙帝在平三藩、收台湾之后,国家就没有大的战事了,因此康熙帝实施了轻徭薄赋策略,也就是减少赋税和徭役,减轻百姓负担。

尽管如此,康熙帝依然觉得百姓过得不太好,为此他前后赦免钱粮三十二次,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以及其他相对贫穷的省份。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赦免钱粮,“凡遇蠲免之年,免业主七分佃,户三分”。

据不完全统计,在康熙帝在位的六十一年间,清朝各级官府总计赦免钱粮达五百余次,总计赦免了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这是相当大一笔数字,要知道康熙时期一年的总财政收入,最高也只有三千多万两白银而已。

由于康熙采取了许多与民生息的策略,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人口自然就开始增长了。

第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将人丁税作为最重要的税收之一,所谓人丁税,其实就是人头税,是按人口数量收税的一种税目,也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丁税有一个很合理的地方,即不管土地多少,百姓都要按人头缴税,这就造成地主土地多,缴纳的税收却跟普通百姓一样多;而百姓的土地少,有时候缴纳完人丁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还不足满足日常需求。

由于人丁税的存在,百姓不敢生太多孩子,毕竟土地是有限的,如果生的孩子过多,就要缴纳更多的人丁税,这样粮食就更不够吃了。

由于人丁税的负面影响,历史上长期存在“溺婴”现象,百姓只保留一定数量的孩子,再生下孩子就养不活了,与其拖累家庭,不如放到水里淹死。

尤其在清朝初期,溺婴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解决人丁税的负面影响,康熙帝下令百姓多生的人口不再征收赋税了,这是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雏形,而什么是摊丁入亩,我后面会说到。

这一政策是在康熙晚期实施的,因此作用还不够明显,但给了雍正帝很好的启发,因此康熙帝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第四,鼓励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

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冒险从菲律宾引进甘薯,甘薯产量高,抗旱性强,非常容易种植,很快就在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流传开来。

康熙时期,康熙帝见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都很高产,且营养价值高,可以解决水稻等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着这些高产农作物的普及,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饥饿问题,而且百姓口粮的选择更丰富了,这样百姓的生育愿望就更强了,人口自然就增长了。

第五,治理水患、疏通漕运。

康熙帝即位之初,曾将“三藩、河务、漕运”作为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其中河务、漕运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

清朝初期,黄河泛滥成灾,经常决堤造成严重损失,为此他花费了十数年时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黄河水患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且,康熙帝在治水的同时,采取一些办法进行引流,从而形成了很多漕运通道,比如永定河和安定河,等等。

治理水患和疏通漕运,对粮食生产和粮食运输,以及贸易的进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也是造成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是康熙帝采取的一些增加人口的措施,不过康熙帝在位期间国事繁杂,很多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人口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并不是特别明显,而雍正帝继位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为人口增长打基础。

03,雍正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康熙帝虽然发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丁税的不合理性,因为地主和农民缴税还是一样多,这样很不公平,也不利于国家税收增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雍正帝决定彻底取消人丁税,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即将税收与土地的多少挂钩,而不是人口的数量。

那么,什么是摊丁入亩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地主有十亩地,就必须缴纳十亩地的税;一个农民只有一亩地,就只需要缴纳一亩地的税。

不再根据家庭人口多少来决定缴纳的赋税,而是根据一个家庭田地的多少,这是摊丁入亩的精髓所在。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不仅如此,雍正帝还规定三十亩以下土地拥有者,缴纳更低的赋税;六十亩以上土地拥有者,则缴纳的赋税更多,这是为了将赋税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

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穷苦农民的负担极大减少,这部分受益人群达到总人口的八成左右,而大地主阶级的负担则开始加重,缴纳的赋税远大于穷人。

可以说,摊丁入亩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税收改革之一,农民自此之后负担大大减轻了,生育的意愿就更加强烈了,这也是清朝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了,国家有了好的政策,据必须维护下去,这个时候吏治问题很重要了,保证农民不被官员盘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人口才会增长。

事实上,自康熙晚期开始,清朝官场腐败问题就日益严重了,他们肆意盘剥百姓,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雍正帝继位之后,深感吏治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就无从谈起,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再比如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等等。

这其中,必须重点讲一下的是养廉银制度,即我们现在所谓的高薪养廉,给官员更高的待遇,让他们不再滋生腐败。

养廉银是从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中来的,最开始火耗都被官员们私吞了,雍正帝采取火耗归公策略,将火耗一分为三,一部分用于填补亏空,一部分用于官员的生活补助,一部分用于地方政府公用。

清朝时期,官员的工资很低,但养廉银却很多,是工资的十倍到一百倍,比如总督一年的养廉银高达一万到两万两,一个县令一年也有几百两。

养廉银制度的诞生,既有助于税收,又有助于廉政,对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是件大好事。

当然了,为了防止官员太贪,一方面拿着养廉银,另一方面又盘剥百姓,雍正帝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即对腐败官员实施严厉惩罚。

雍正帝用最残酷的刑罚当众杀掉腐败官员,对其他官员形成震慑,同时规定腐败官员的家产要被抄没,家人也会被流放,不存在腐败官员死掉了,钱还可以留给子孙的情况。

总之,在雍正帝的努力下,官场确实清白了许多,甚至有人说雍正朝五官不清。

由于官场风气很好,这就给百姓们创造了一个好的生存环境,百姓生育的意愿自然就强烈了,人口自然就增加了。

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雍正帝的成果,他去世的时候,国库中存银高达七千万两,而且天下百姓生活安康,大有盛世太平的景象。

乾隆帝继位之后,继承了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各项政策,人口终于迎来了大爆发,但乾隆帝本人也不是啥贡献没有。

04,乾隆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乾隆帝继位的时候,国库充盈,国力强盛,战争也少了很多,这正是人口发展的大好时期。

乾隆帝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策开始逐渐发挥作用,人口迎来了大爆发。

乾隆六年的时候,清朝人口超过了一亿四千万;乾隆五十八年的时候,清朝人口达到了三亿;到了道光末期,清朝人口又上升到了四亿。

乾隆帝一方面继续推行康熙帝、乾隆帝时期的各项国策,另一方面继续开垦荒地,雍正时期全国可耕地面积有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变成741万余顷了。

尤其是,乾隆帝加大对新疆、甘肃等偏远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当地开垦荒地,实施钱粮赦免政策,并采取金融措施鼓励当地商业发展,为当地人口增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乾隆帝对外发动战争巩固清朝对新疆等地的统治,对内兴修水利,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继续大力推广高产、抗寒、抗旱农作物, 为百姓创造了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引发了人口的增长。

05,清朝人口谈不谈得上大爆发?

明朝初期,人口大约六千万左右,到万历时期达到鼎盛,大约一亿五千万人;清朝初期(康熙时期),人口大约七千万左右,到道光时期达到鼎盛,大约四亿人。

从人口增长比例来说,明朝人口增加了2.5倍,清朝人口增加了5.7倍,是明朝的两倍以上,完全称得上是大爆发。

当然了,由于统计方式不同,再加上隐匿人口,所以有人认为,清朝初期(康熙时期)人口实际上不止七千万,大约有一亿两千万人。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那清朝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是3.3倍,只比明朝高一点点,谈不上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持这个观点的人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从六千万增长到一亿五千万,与人口从一亿二千万增长到四亿,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能够承载的人口,其实是有上限的,尤其古代生产资源有限,生产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就更加困难了。

清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国家可承载人口的上限,也就是说生产所得可以养活更多人了。

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康雍乾三位皇帝所做很多事情,是明朝之前所有朝代都几乎无法完成的,比如说摊丁入亩,永久取消人丁税,这种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失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就拿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来说,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那清朝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还在于清朝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中央集权程度(也就是皇权)是历朝历代之最,这才有能力发起颠覆性改革。

因此,我们对比人口增长,不能只看增长率,而是要考虑国家可承载人口的上限,清朝突破了这个上限,达到了封建王朝历史人口的最大值,这就称得上爆发式增长,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不是汉人作为统治者,而对其感到不屑,做得好就值得肯定。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清朝人口爆发式增长,清末民初我们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拿什么来取得胜利呢,难道仅仅靠国土宽广带来的战略纵深吗?

一代代先辈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倒下,仅在抗日战争中就死伤军民三千五百余万,这个损失没有让我们的民族倒下,我们不但战胜了所有来犯之敌,而且快速恢复过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人口的体量足够大。

以此,清朝人口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是爆发式增长,只不过清朝中后期也遇到了人口发展的瓶颈,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口,何从,什么,清朝,爆炸式,四川,康熙帝,土地,百姓,人丁,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何从,什么,清朝,爆炸式,四川,康熙帝,土地,百姓,人丁,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何从,什么,清朝,爆炸式,四川,康熙帝,土地,百姓,人丁,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