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两大文豪鲁迅和周作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都是绍兴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前清翰林,父亲周伯宜是秀才,可谓诗书传家。
虽然周作人的父亲周伯宜是秀才,可是一生郁郁不欢,因为他考不上举人。周伯宜的父亲周福清能考上进士,可是周伯宜连个比进士低一级的举人都考不上,最后连他的秀才身份都被革去,这是怎么回事?
周伯宜出生于1861年,本名凤仪,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周伯宜一生没干过什么事业,不务农,不经商,就是考科举考试,而且只考中了秀才。
连周作人都在散文里说他父亲经常和他姑父一起结伴下考场,当然他没有说父亲和姑父都考不上举人。
看着孙子都那么大了,儿子还考不上举人,当官多年的周福清有些急了,他和同乡的一些绅士凑了一些钱,给主考官送礼,希望网开一面,让他们的孩子考上举人。
没想到他派去的愚蠢佣人败了事,非要主考官打收条,结果败了事,作为父亲的周福清干脆潜逃,作为儿子的周伯宜被清朝官府抓进监狱顶罪。后来周福清到官府自首,周伯宜才被放回,但被革去秀才身份。
那时科场行贿案是大罪,周福清被判为“斩监候”,但是并没有被砍头,而是坐了八个年头的牢,1901年被释放回家。而周伯宜郁郁成病,1896年病故,年仅36岁。这就是父亲还在坐牢,儿子却已经一命归西,周家从此败落。
本来周伯宜还是秀才,却因他父亲科场行贿让他连秀才也当不成,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如果没有科场行贿案,也许周伯宜还能多活几年。
周伯宜身上有孔乙己的影子,同样是受科举考试之害,一生没干过什么事,所有时间都在考试。不同的是,周伯宜家有钱,他不用养家糊口,家里供应他的一切。而孔乙己是穷人,只能穷困潦倒,最终走上悲剧命运。
在周作人的散文里,周伯宜也经常去咸亨酒店和朋友喝酒,但他是到酒店里面坐着吃喝,有时年幼的周作人去找他,他还给周作人茴香豆吃。其实咸亨酒店就是周作人的堂叔周仲翔等人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的一家小酒店。
鲁迅先生塑造出孔乙己这个人,可能就是从他父亲周伯宜身上得到的启发。鲁迅先生把他对科举考试的不满用孔乙己这个人表达,他认为科举考试毁掉了读书人。
周伯宜的父亲周福清是前清翰林,儿子是民国两大文豪鲁迅和周作人,可是他自己一生努力读书,多次下考场为理想奋斗,最终还是失败,真是令人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