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二战功臣艾森豪威尔与巴顿的个人恩怨,为何从好友走向决裂

二战功臣艾森豪威尔与巴顿的个人恩怨,为何从好友走向决裂

一位着名的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巴顿:他“带着象牙柄的手枪,粗大的雪茄和指挥坦克向前冲锋时的污言秽语就像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的每个角落”;艾森豪威尔则“像和面师一样把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甚至后来的俄国人和在一起,再把他们推到希特勒的面前”。在走向决裂前,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名将曾经保持了23年的友谊。有人认为:他们的友谊“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艾森豪威尔的庇护,巴顿不可能得心应手地指挥作战,而没有巴顿,艾森豪威尔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横扫德军,取得辉煌战绩。

1919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从战场上返回到家乡,在梅迪尔堡担任一个轻型坦克旅的旅长,而艾森豪威尔正好也在那里担任着一个重型坦克旅的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巴顿已经是一个值得高攀的将军。因为此时的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人羡慕的英雄。

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在米德堡的短暂相聚,极大地改变了两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这在艾森豪威尔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正是在这段与巴顿共事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通过他认识了军界要人康纳将军,并有机会在他面前一展才华。1942年,康纳把艾森豪威尔调到了巴拿马,后来又送他上了陆军指挥学院(即西点军校),为他跻身美军高层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巴顿,艾森豪威尔(中)和布莱德利(右)

在艾森豪威尔就读西点军校期间,巴顿对他关怀备至。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还获得过队列训练的冠军。他把自己在校时积累的一百多页学习心得寄给艾森豪威尔,并不断写信勉励他。当艾森豪威尔最终不负所望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时候,巴顿高兴地在信中写道:“我深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但没想到是第一。我真心地为你的成功感到高兴。”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散。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因此,就出现了在随后进攻法国与德国本土的作战中,巴顿的功劳几次被算在了布莱德雷的头上,为布莱德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再次“作死”,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不适当言论,艾森豪威尔再也忍不了他了,把他调到了第十五集团军去编写战史,愤怒的巴顿当然拒绝了这个任命,从此,艾森豪威尔与巴顿的关系彻底决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从,巴顿,美国,艾森豪威尔,恩怨,好友,布莱德雷,个人,功臣,战场,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何从,巴顿,美国,艾森豪威尔,恩怨,好友,布莱德雷,个人,功臣,战场,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何从,巴顿,美国,艾森豪威尔,恩怨,好友,布莱德雷,个人,功臣,战场,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