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日在看清朝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逢遇到官兵出场的时候,这些官兵所穿着的兵服背后,有两个大字。但这两个字有时候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兵”字,一个是“勇”字。那么朋友们有没有好奇过,这两个字有何区别?代表着士兵怎样的身份呢?今天笔者就来浅谈一下关于清朝士兵身份的常识。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当时伴随努尔哈赤打江山的士兵,就是赫赫有名的八旗兵。这些满族八旗兵能勇善战,又是开国级别的军队,地位当然尊贵万分。按理说,江山一统之后,之前打下天下的军队应当继续履行保卫江山的职责。
然而这群八旗兵却过起了分外悠闲的生活,他们倚仗自己尊贵的地位,终日享乐,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士兵的身份。然而,古代是封建王朝,就算是君王建立政权统一天下后,内外部仍旧会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国家仍旧需要一支训练有序的军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太平。然而很多八旗兵却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威风,个个精神涣散。既然满族士兵的战斗力不复以往,朝廷不得不从汉人中招募士兵。毕竟当时的江山是满人的,汉人寄人篱下,招募军队也莫敢不从,训练起来也比满人有序多了。在清朝,汉人的军队也有一个专属的名称,那就是绿营兵。
但是绿营兵的地位定然是不及八旗兵的,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提倡满汉一家亲,但不得不对汉人的军队处处提防。像皇宫的安全,和关键的要塞,清朝都是交由内部的八旗兵来管制的。绿营兵起初就是用来充数的,时而增加,也时而减少。然而到了乾隆年间,这些八旗兵的内部贪腐更严重,军纪更加涣散,连一个小小的白莲教都摆平不了。无奈之下,这些平定叛乱的任务大多都交给了绿营兵。到最后,就连绿营兵的数量都不够用了。没有办法,朝廷只能再次向老百姓招募士兵,于是“勇”字军就出现了。晚清士兵军服上印有兵字或勇字,两者有何差距?
“勇”字军又叫做乡勇,这些乡勇军其实就是“临时工”。当国家需要他们出征的时候,他们会穿上“勇”字的兵服去出征打仗,而当政局相对稳定的时候,这些乡勇军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回归一个平凡老百姓茶米油盐的生活。其实,这也是朝廷的无奈之举,毕竟八旗兵靠不住,绿营兵也不够用,所以只能求助于百姓。“兵”字服的士兵,他们正式的职业就是士兵,也是一直为朝廷做事的。之所以让那些临时的士兵穿上“勇”字服,只是为了更好地区分两者之间。毕竟这些兵字服的人是正式工,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也比乡勇兵要好得多。
按理说,享受如此好的待遇,应该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才对,但这些正式工比起乡勇兵,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截然相反。冲在前线打仗的都是清一色的“勇”字服,很少看到那些穿“兵”服的朝廷兵,然而乡勇兵到最后得到的好处却还没朝廷兵的十分之一。这也难怪清政府愈加没落,有这样一群好吃懒做的八旗兵,国家怎么可能强盛得起来。只可惜,当曾国藩发现了乡勇兵的价值时,清朝的气数已然被那些富贵的满族子弟快要消耗光了,乡勇这类群体应当感谢曾国藩。可见一个朝代的衰亡,外来侵略只是一个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内部的不思进取。细细想来,当真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