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自上而下的一次维新变法,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步其后尘的戊戌变法,却以失败而告终?
许多人将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局不同,归咎为封建势力太强大,何况还有个守旧派的头子西太后在后面撑腰,加之光绪帝没有掌握兵权,关键时刻袁世凯又反水……
看似上述说法都比较有道理。其实,还有更深层次问题没有指明。
现在,就让我们从明治维新的成功开始说起。
明治维新为何能让日本走向强大?
洋务运动没让大清朝脱胎换骨,明治维新为何让日本走向强大?
1853年,闭关锁国200多年的日本,被4艘美国黑船打开国门。次年,美日两国签署了《神奈川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作用就是让日本门户开放。于是,200多年来只向大清、荷兰开放港口的日本,也向美国打开了大门。
美国进来了,其他要求利益均沾的西方列强,同样不甘人后,结果就是西方列强纷纷叩关而入。日本的门户洞开,由此带来的最大一场变局是:维持600多年的幕府统治倒台了。
幕府倒台,天皇迎来王权复古的最好时机。1868年,坐稳位子的明治天皇颁布文书宣布变法革新。事实证明,任何工作只要成为一把手工程,推进的时间、效率都会有保障。
不过,工作不能指望一把手亲自干,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队伍。1871年,日本策划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大的外事考察活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若干纪录:
1、人数之多纪录:由近百名高官组成考察团,其中不乏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高官,他们从横滨港出发奔赴欧美各国学习考察。
2、规格之高纪录:考察团含有49名明治政府的实权派,占据了当时实权派官员总数的50%。
3、花销之巨纪录:为了有充足资金结交列强,明治政府给考察团拨付了年度财政收入的2%使用。
4、时间之长纪录:考察团用时1年零10个月,对欧美12国进行了连续考察。
5、报告之繁纪录:归国后,考察团写下百卷之繁的考察报告,大到政治、制度、风俗、教育,小到吃喝玩乐等无所不包。
对于日本来说,考察收获的最大成果在德国。当时,铁血宰相俾斯麦向日本考察团透露了一个秘密:“国民不被欺负,必须让国家强大。如今的世界各国,表面上看无不讲究以礼相待,背后的原则却只有一个,就是依靠强大的国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交往中最有话语权的是拳手而不是口舌……”
俾斯麦这番掏心窝子的话,被日本考察团写进报告,很快成为全体日本国民一致的共识,德国的发展模式也全盘被日本拿来,由政府主导推进现代工业化进程,举全国之力推动脱亚入欧。
这与后来的大清朝戊戌变法形成鲜明对比,当满清的保守派们还在争论——引进西方机器“会不会引发民心不稳、修建铁路会不会毁坏龙脉、外派留学生会不会造就一批洋蛮子……仅从1868年到1875年日本就聘用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西方各类专家2497人,这些人在日本享受超国民待遇……
从唐朝开始建立起来的一切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一切的日本,其旧有国家体系迅速瓦解。20多年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老师傅,成为东方新兴的军事强国。俾斯麦理论在东方第一次得到验证,这给了日本一剂强心针。但是,也让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百日维新为什么最终以失败告终?
现在再让我们回头看看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失败直接原因果真是袁世凯告密、西太后镇压而导致的吗?其实,袁世凯不过是进行了一次政法投机,对百日维新的失败不具有决定性作用。西太后虽然是主因之一,但她代表的并非自己,而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无数渴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
今天的人们,往往忽视在众多维新变法的举措里,有一项叫“废八股试帖楷法试法”。说白了,就是要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代之以学子要参加西式理工百科的考试。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数渴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要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全丢弃八股文,对于日以继夜通过“死背书、背死书”来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不仅断了他们当官求财的希望,也断了他们生活的希望——因为古话早就说过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尤其对于白发已生的老秀才,等于全方位宣判了他们的死刑。
对于这一点,梁启超分析得十分透彻,他曾说:“守旧派之所以阻挠新法,并非他们发现新法祸国殃民。真正的原因是两个字——八股。”变八股为实学,读书人的进阶之路被断绝,他们自然会蜂起而攻之。
为此,张之洞曾对梁启超说,维新变法最大的举措是废除八股,它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的切身利益,他们自然会不约而同、齐心协力地反对维新变法。
所以,维新变法的举措公布后,既得利益者群起而攻之,声称:“宁可以魏忠贤配享孔庭……断不可以康有为扰乱时政。”还有人评价康有为是“其貌则孔,其心则夷。”总之,
这条废除八股取士的新法,让维新派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参考文献:《清史稿》、《书孙文正公事》、《日本变政考》、《明治宪法》、《教育敕语》、《废刀令》、《五条誓文》、《政体书》等,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