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3GPP的规则,5G有两个频段,一个是Sub-6,一个是毫米波。
Sub-6是指450MHz--6GHz这一段的频谱,其波长是厘米级别的,也称之为厘米波。而毫米波是指24.25GHz以上,直到100GHz这一段的频谱,波长是毫米级别的。
在这两个频段的选择上,除了美国之外,其它绝大部分国家的运营商,都使用Sub-6,包括中国四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广电)。
所以鉴于“美国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原则,自从5G开始以来,网友们对于毫米波是各种嘲讽,吐槽,什么“一片树叶就档住信号了”、“你的身体档住信号了”等等。
但随着5G发展越来越快,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基站越来越多之后,我们发现,美国坚持的毫米波,可能真的要翻身了。
事实上,从当前的技术来看,是频率越低,电磁波的波长越长,那么传播距离就越远,但相应的速度就越慢,延迟就越高。
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的距离越近,衰减越厉害,但速度反而越快,延迟就越低,这也是厘米波,与毫米波的优劣势。
目前5G覆盖已经较为全面,但大多是基于厘米波的,但现在开始进行精细覆盖了,需要大力发展工业物联网,以及推进5.5G等技术了。
所以毫米波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只有毫米波,才能够满足真正的万物互联的需求,实现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用于更多的工业用途。
国内其实也是如此,在众多的人口密度大,以及一些工业领域,也开始使用毫米波技术了,不再局限于厘米波技术了,因为厘米波传播是远,但速度、时延满足不了要求。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毫米波会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随着5.5G技术推进落地,甚至到6G的到来,毫米波会越来越重要。
那么早就坚持在使用毫米波的美国,在毫米波技术、芯片、应用上也更成熟,会不会占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