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如果他生于清朝初或是宋朝时期,绝对会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杰出代表;而他偏偏出现在清朝末期,成了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的产物。
在面对慈禧发出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指示下,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回家后失声痛哭,没过几个月后便气绝身亡。“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李鸿章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又是怎样的决策让他面对英国提出的要租香港一百年的要求时,却坚决只租九十九年?最后才明白他有多聪明。
作为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前半生戎马奋战为国分忧,后半生一门心思求和平,也曾试图运动激励百姓奋发图强。1832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年幼时的他便展现出不同于同龄人的聪颖以及格局。
也正是这份特别让他在家中备受重视,寒窗苦读数十年以后,李鸿章决心进京赶考,但是过程并不顺利,向来成绩优异的李鸿章,也经历了考试的失利,好在遇上了贵人--曾国藩。在曾国藩的鼓励下,李鸿章一举考中,随后仕途上平步青云,成功任职翰林院主要负责文学史书的编排工作。
在当时这份工作地位之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求之不得的,但是李鸿章始终认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自己。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清朝迎来了一系列变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安庆失守,国家急需兵马、人才,李鸿章立刻自荐,希望可以为朝廷效力。
最终由李鸿章和吕贤基二人共同带兵训练,而后跟随自己的贵人曾国藩,组建淮军抗击抗击太平天国运动,展现出了出色的带兵天赋,仅一年的时间就围剿了苏南地区的太平军。从创立淮军到执掌两江,再到名为直隶总督,实揽清朝大权,李鸿章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深受慈禧的重视,被清政府所依赖。
但是身处那样一个混沌的时代,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名臣,也有万般的无奈。晚年时的李鸿章一直致力于发展军事,扩北洋防务,加强清朝在外交上的发言权。即便是眼光超前,却也不得不为慈禧的政策让路,一腔孤勇均被“清流”鼠目寸光之人所阻止。
回归他本人,在外交上李鸿章也不够优秀,甚至是属于和稀泥的态度,为了保全清政府,李鸿章更是给了俄国很多好处,再加上后期由于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被认定为千古罪人。
但是在某且方面来说,他的做法或许是无可奈何地表现。真正的“幕后黑手”非慈禧莫属了。李鸿章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清,他是一个忠臣,遇到了慈禧这样的主子,也只能落得走狗的评价。每当危难时刻,慈禧都会把李鸿章推出去,弱国无外交,即便李鸿章再怎么能言善辩,在列强的面前也无益于鸡蛋砸石头。
因此李鸿章在本应该安享天伦的年纪,却被冠上了“卖国贼”的恶名,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只是谁知时世弄人?
尽管现如今大众对李鸿章的评价依旧不高,但无可否认,他也曾为后代做过一件,不能被诟病的好事。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香港条约》,英国还是一如既往的狮子大开口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并准许英国派驻领事;清政府需向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废除公行制度等。
对于这些丧权辱国的要求,清政府为保全自身都一一答应下来,唯独在关于香港一事上,李鸿章拒绝了。面对英国提出的租香港一百年的要求,李鸿章面对着英国人说,自己可以同意签订条约,但是不允许将香港租界一百年这么久,如果改成九十九年,就可以签订。
清政府的在对外政策上向来是软弱无能且没有任何发言权的,面对李鸿章这样硬气的要求英国人也很不可思议,更何况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为何要讨价还价呢?见李鸿章态度坚决,英国也拿到了本不属于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一次,英国人同意了,最终将割让香港的时间改到了九十九年了。
现在看来或许有不少小伙伴会有疑问,一百和九十九不过是一年的差别,李鸿章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呢?事实上,在签订香港条约之前,李鸿章在对割地一事上感到极度不平衡,特意去钻研了一番国际法。按着国际法内容,如果本国的土地被占据的时间达到一百年,那被占据土地的国家将永久失去对被占土地的所有权。
也就是如果李鸿章同意英国占据香港100年的要求,那么100年后香港或许真的不再属于我们了!一百年后的事,李鸿章没有做足打算,但是他还是尽力为国人保留了一线希望。
我们常说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如果放在我们自身的身上,用现在的眼光评判当年的自己,都是不公平的,更何况是历史人物呢?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许多人认为李鸿章在为官乃至是签订条约之时都受贿,起初他是有情怀的但是封建社会阻碍太多,可能诱惑太大。
据记载,李鸿章去世的时候家中白银五千万两,良田七百亩,其儿子和日本人走私交易优质煤和战略物资,泄露清政府方谈判底限导致谈判处于劣势,与俄国谈判收受贿赂签订中俄密约,放弃新疆,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清朝末年最大的蛀虫。但唯独关于香港一事,我们说不出他的不妥之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