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一个寿命仅14年的国家,却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它起义于清末,由于当时封建腐败,民不聊生,洪秀全便带领贫苦的百姓发起反抗,一开始战无不胜,也成立了太平天国。
可惜战绩未成便收刮民脂民膏,兴建天王府,急于享受当下,洪秀全还觉得自己打得了江山,睡得了美人,是千古一遇的英雄。于是美好的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太平天国最终自食苦果,落了个仓皇而逃的结局。
而当时领命整治太平天国的正是曾国藩这个晚清的风云人物,他当时的崛起,对清王朝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他,我国才渐渐走出封闭。
毛主席也对他有着高度的评价,如果他当时不愚忠于清政府,说不定国家会走向另一番局势。而他平定在太平天国后,曾拥兵30万,占据中国半壁河山,却又为何不起兵成王呢?难道又是因为愚忠吗?
当时满清已经腐朽不堪了,他的许多部属幕僚人,都求见于他,请他自立为王,但他都拒绝了,可是也没有大发脾气。如果真的是因为忠心耿耿,决无二心,面对手下如此,他说定是怒火中烧,恨铁不成钢。可他却如此冷静,可见他并非因为忠心而放弃为王。
而民间传闻其原因有以下几项:首先,从他自身自小所受教育而言,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造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他熟读史书,清楚地知道随意造反伤害的只是百姓,是国家。而国家历经太平天国,可谓内忧外患,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所以他再怎么想为王也不是上上策。
其二,当时洋务事业蓬勃发展,希望还是有的,他抱着让国家重新建起的希望,并将精力全投进去,还取的了较高的成就。
其三,军队名义上有30万,实际上真正能用的,成熟的仅仅十万,有些是左宗棠自立的,不团结;有些是太平天国交获的,不正规;有些大将居心叵测,各成一派……因此起义是说不定他们来个倒打一耙,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四:当时的满清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内忧外患了,打败了清政府又怎么样?国家最大的问题还是那些虎视眈眈的外国人啊,所以何必耗费精力做无用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