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农民英雄。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传说中,李自成的传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就攻下了北京,入主紫禁城。崇祯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然而李自成的政权仅仅维持了42天,在做42天的皇帝期间,他做了什么?才使得这个新建立的政权如此短命。
以前我们在中学课本的历史书上,学习的历史中,它并没有提及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似乎他的失败是由于吴三桂和清军共同镇压的结果。
但这仅仅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李自成自身的内因才是事情发生变化的依据。李自成究竟做了什么,使得自己亲自葬送了得之不易的政权呢?
政治的日益腐败
大顺领导集团进入北京城以后,滋长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并开始慢慢腐化变质。而李自成身处金碧辉煌的深宫高墙,对军国大事却缺乏全盘考虑,并没有及时采取巩固胜利的果断措施。
这时,明朝投降的官员趁机投其所好,阿谀奉承,深得大顺政权的宠信。一批明朝反动官僚趁机逃跑,而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略了重大的军事斗争。
大顺政权下的官员们接受原明朝降官们黄金、珠宝、美女的诱惑,就连关押在狱的明朝旧官员也让他们大多数逃之夭夭了。
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在执行对敌斗争的政策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决策,让吴三桂这一支参军败将联合清军一同入关作战。
吴三桂降清的消息,传到李自成耳朵里时,他依旧沉醉于享乐之中,以至于之后急迫东征时,遭就遇到了清兵的猛烈袭击,从此大顺军队一蹶不振。
生活的蜕化变质
自成等农民将领在推翻明朝的斗争中,尚能保持农民阶级的朴素勤俭作风,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李自成初进北京城时,“自成蔚笠缥衣,乘乌驳马,人承天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成身居宫中,与世隔绝,常召聚身边将领,“酣饮宫中不出”,大顺领导者忘记了取天下之不易、守天下更难的道理。
刘宗敏听说吴三桂爱妾陈沅是江南名妓,便把她抓起来侵犯;金星俨然以太平宰相自居,招揽降官作门生,随意出入宫廷,趾高气扬。
他还三番五次劝说李自成早日登基,认为天下太平,大功告成,应饮酒作乐,歌舞不休。农民的局限性,在如今全部展现了出来。
大顺政权的领导者,完全陶醉于糜烂的生活之中,走上了蜕化变质的道路。
军纪的松弛破坏
顺国的广大农民军,基本上是农村小生产者,饱尝了明朝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跟随着李自成东拼西杀,付出了鲜血与生命。
但是在初入城后,安稳下来,农民军逐渐地滋长了贪图安谗、追求享乐的思想,安于现状,革命意志衰退,军队也是如此。
乡厌战,军纪松弛,战斗力削弱,一些人贪污腐化中饱私囊,甚至任意抢掠作恶。不仅如此,士兵的行为还得到了将领的默许。
一时之间,大顺军骄奢淫侈,使人民群众产生反感和怨恨,逐渐失去了民心,这便是大顺农民军的结症所在。
农民军在山海关一战失利后,“心胆消丧,大队人城,全无纪律,人马尽惫矣”。此后便是一直是屡战屡败的结局了。
内部的自相残杀
最后,也是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农民军内部的不团结,互相残杀,构成了李自成失败的重要因素。
当将领高迎祥中了埋伏,不幸被俘牺牲,全国的农民军就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队伍。但由于意见的不合,两人不能一致对敌反而经常发生摩擦,削弱农民军力量,给予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自成有众五十万,方自雄长,欲屈献忠,献忠不为下,自成怒,谋杀之。在崇祯十六年,农民军节节胜利,李自成和罗汝才好比左右手,两人紧密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但不久,二人由于在生活作风上差距较大,发生了矛盾。再由于两人在战略决策上意见不一,于是李自成杀害了共患难十二年的农民首领罗汝才,和贺一龙。
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又错杀了李岩。李岩在起义过程中,给李自成提过很多宝贵的意见,使农民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农民革内部产生了裂痕,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李自成屡战失利,终被一小官杀害,牺牲于湖北通县九官山。
毛主席对历史上的起义领袖都了如指掌,对李自成他有着不一般的特殊情结,多次提起李自成的故事,告诫大家,既要学习李自成的优点,也要避免李自成的缺点。
李自成入驻北京之前和入驻北京之后的反差,毛主席总结李自成的失败,就是比较典型的“流寇主义”,没有巩固根据地就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说:“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小结: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各机关进驻北平,毛主席前一天晚上只睡了五个小时,但却精力充沛,他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好日子,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周恩来也笑着说:“希望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又退回来咯。”毛主席说:“退回来我们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要当李自成。”
通过历史看今天,时刻督促党员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我们绝不做历史上的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