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鳌拜平反?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鳌拜平反?

乾隆在后世人的评价中有个别致的“趣称”,是为“清平宗”,这个平,指的就是乾隆喜欢给前朝被赐罪的大臣平反,比如曾经“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比如被他父亲雍正改名废为庶人的八叔胤禩,九叔胤禟,都被他一一平反了。

多尔衮、胤禩、胤禟,可谓是前朝极度敏感的政治人物,但乾隆都为了展现自己的“圣君圣德”,将他们平反,这比起一般的平反,意义都要深刻得多,而且在将多尔衮、胤禩、胤禟平反的两年后,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为鳌拜“彻底”平反的旨意:

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这道对鳌拜平反的旨意,是最为“彻底”的,因为乾隆正式地认可了鳌拜曾经的功绩,而之所以说“彻底”,因为此前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都给鳌拜平反过,只不过他们两代皇帝平反得不够彻底,就乾隆的平反最彻底,也因此才说这是“锦上添花”。

康熙对鳌拜的平反:不够彻底。

鳌拜是康熙的忠臣,但后期确实太作了,不仅不听话,还想摁着康熙的头听他的话,虽然鳌拜没想过篡位当皇帝,事实上鳌拜这种大臣也不可能篡位,可在大清这种政治体系中,你不给皇帝脸面,就是死路一条。

康熙六年,鳌拜强行对政敌苏克萨哈(同为顺治安排给康熙的顾命四大臣之一)处以绞刑,连十几岁的康熙都跑来求情了,他鳌拜还非要把苏克萨哈置于死地,康熙这是第一次感受被“打脸”的感觉。

可能是鳌拜的刺激,也可能是康熙听老师给他讲道理,暗示他“君权至高无上”,于是年少的康熙下定决心,请教祖母孝庄太后,如何把鳌拜给扳倒。

孝庄觉得既好笑又欣慰。

好笑的是,一个堂堂大清的皇帝竟然想着如何使计谋处理一个奴才,未来康熙自己回想起来都可能笑自己幼稚,欣慰的是,康熙长大了,一如顺治当年,那么年少,但是心思却那么深沉。

得到指教,康熙明白,处理鳌拜并不麻烦,但或许是康熙当时还是十几岁的年纪,身边的“兄弟朋友”比较多,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很“社会”的办法,那就是喊上自己那些十几岁的兄弟,“群殴鳌拜”。

其中一个,就有康熙的“发小”曹寅(曹雪芹的祖父)。

康熙八年,在一次康熙和鳌拜的会面中,康熙的“练家子”护卫们蜂拥而出,实力不够,人数来凑,纷纷扑倒鳌拜,鳌拜本身武功就强,身体强悍程度不用说,他还是“第一届满族第一勇士”,可是他不敢挥拳,生怕把皇帝的兄弟打伤了。

就这样,康熙“智擒”了鳌拜。

出于对康熙的信任,鳌拜被抓了也就被抓了,其实他也预感到自己要被“教训”一下了,毕竟自己确实僭越太多了,就差让康熙喊他做叔叔了,可他没有想到,康熙把他逮住之后,竟然想着不放他出来了,这下把他急坏了。

在鳌拜看来,明明就是一群小孩子把他缠住了,他差点就以为是过家家游戏了,谁知道康熙忽然公布他的罪行,严重到要把他处死,这种反差让鳌拜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后,鳌拜大喊自己的功劳。

“俺鳌拜跟过太祖皇帝努尔哈赤”。

“俺鳌拜还为太宗皇帝流过血,受过伤”。

“就算是顺治皇帝,都是俺鳌拜保护长大的”。

监牢里的典狱每天都把鳌拜的呐喊汇报给康熙,康熙一阵头疼,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鳌拜,竟然也玩起了诉苦,而且鳌拜说的确实是事实,没有他大胡子鳌拜,顺治这皇位,还真的保不住,所以康熙难做了。

最后,或许是康熙一夜顿悟,决定还是不能放过鳌拜,假如踏上伟大的皇帝这条路必须要有腥风血雨,那么他就拿鳌拜祭旗。

“对不起,鳌拜”

康熙如是想,那一年,他还有点善良。

可善良走不长远,康熙收起了意气情绪,不过也改了对鳌拜的处置,不砍头了,让他在牢里活完这悲哀的人生吧,不久之后,心灰意冷的鳌拜死于狱中,而鳌拜之死,让康熙的“君威”浩荡朝堂,康熙就这样走上了皇帝的通天大道。

对于鳌拜,其实康熙这么多年来根本没什么恨,他无非就是厌恶鳌拜以前不给他面子,可比起鳌拜的付出和功绩,鳌拜确实罪不至死,所以当康熙老了的时候,他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对鳌拜好一点。

如果是普通人,对一个逝去的人好一点,这简直就是虚伪的忏悔,可是康熙是皇帝,他可以给予鳌拜的“身后名声”弄得好看一点,于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令追赐鳌拜“一等男爵”(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理由是感怀鳌拜以往的功劳。

不过康熙没有傻到自己给鳌拜“平反”,因为当年给鳌拜定的罪,是康熙给出去的,现在又推翻此前自己的旨意,这种事情做起来太丢脸了,所以康熙用一种折中的办法来表达了他对鳌拜的态度。

这既是平反,也不是平反,原因就是康熙不可能认错。

雍正给鳌拜的平反:条件好一点,但还是不彻底。

康熙做的事情,对于朝堂来说是一种共识,这是康熙在自己的统治晚年,对自己一生所做的“总结”。

鳌拜是康熙不可回避的一个人,他毕竟为爱新觉罗家族付出那么多,如果康熙没有给予鳌拜好名声,朝堂上的人也不敢太卖命,不过朝堂也不可能要求康熙完全平反鳌拜,那不现实,所以给一个态度就行了,起码众人对康熙的要求就是这么个水平。

而鳌拜,也让新登基的雍正看到了一点可以“运作”的空间。

雍正需要运作什么?

自然也是名声。

对一个大臣的身后事处置如何如何,这很直接影响这个皇帝身后名声的定义,所以反贪皇帝,也需要借着鳌拜来刷新一下他的存在意义,因为雍正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再不做点让大臣们看起来顺眼的事,他也怕他驾崩后名声不好。

所以雍正也开始了对鳌拜的一次“追赐”,他给出的待遇比康熙要高得多,那就是追封鳌拜为“一等公”,而且还是“世袭罔替”,这就意味着鳌拜的后人,以后继承一等公的爵位,都不需要降低档次,一直都是一等公。

世袭罔替若是在多罗郡王、和硕亲王的身上,那就叫“铁帽子王”,放在鳌拜的身上,暂且可以称之为“铁帽子公”。

雍正给鳌拜追封一等公,其实本质上是在恢复鳌拜以前最“巅峰”时期的爵位,因为在康熙六年,鳌拜就从二等公升为一等公,这也说明了鳌拜曾经也是一等公,所以雍正的追封,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反。

只是雍正对鳌拜的善良也仅此而已了,他仍旧不能够对鳌拜当年被囚禁的“三十大罪”做出什么清除行为,因为那是他父亲康熙定的罪,如果他做过头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还会落得一个不孝的名声,所以雍正恢复了鳌拜的部分身份,却还是不够彻底。

乾隆的“平反瘾”:鳌拜彻底平反。

对于平反这件事,乾隆肯定有很深的见解,因为他这种事情,做得并不少。

乾隆在晚年追求“十全之功”,自称“十全老人”,其实十全,这只是一个大方面的具体追求,但背后的细节中,乾隆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增加自己“圣君形象”的机会,比如在关于大臣的关系处理中,乾隆就是如此。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对“三位”禁忌人物进行平反,第一位是大清禁忌中的禁忌,曾经逼得乾隆的曾祖父顺治皇帝喊“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乾隆很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平反了多尔衮的功绩,恢复了他和硕睿亲王的爵位。

平反多尔衮,当时的争议还是很大的,因为多尔衮犯的错,好像也没有那么值得被原谅,但是乾隆还是坚持自己觉得多尔衮有不世之功的观点,最终多尔衮平反。

除了多尔衮之外,他的八叔、九叔也相继被他平反。

当年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因为在九子夺嫡中和雍正产生的矛盾太深,加上在雍正登基后,胤禩还去找雍正的麻烦,所以雍正一气之下,将两人废除宗籍,废为庶人,并且连名字都改了,一个叫阿其那,一个叫塞斯黑,所以这两人,在雍正朝和乾隆朝,都是顶级禁忌。

但大伙没想到,乾隆说给俩叔叔平反就平反。

其实对他们二人的平反,乾隆做的也是不彻底的,因为他也只是恢复了二人的宗室身份和原名,却没有对雍正当年对他们宣判的罪行有太多干涉,至于理由,这就和雍正没有彻底平反鳌拜的原因一样,面子工程可以做,但要有度,否则过犹不及。

在处理了这三人的身后名声后,乾隆就开始处理鳌拜的身后名声了。

关于处理思路,乾隆是有计划的,既然他想做十全老人,那么这种事情一定要做得有分寸,不能一个劲表彰鳌拜,不然朝堂的大臣就会乱来,但也不能像康熙和雍正一样蜻蜓点水,恢复身份,不恢复功绩,所以要做就要到位,找到合适的尺度。

首先,乾隆先点明从康熙朝到雍正朝,两位皇帝和臣子们对鳌拜的一贯态度:

“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

在乾隆的语境里,鳌拜是因为“专政”才获罪的,而且鳌拜广设党羽,并打击政敌,这个是主要的大罪,除此之外,其他的罪行就不详细说出来了,因此便说“罪迹多端,难以枚举”,这就是“罪名不够,多端来凑”。

但乾隆不会把话说死,因为他要做的不是继续处罚鳌拜,而是给鳌拜平反。

因此乾隆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做法,那就是“追覆”鳌拜的“功过”,所谓“追覆”,可以拆分成两个词语来理解,一个是“追溯”,一个是“覆盖”。

所谓追溯,那就是乾隆做以前康熙和雍正都没做的事情,将鳌拜以前的功劳重新公之于众,而不仅仅是轻飘飘的一句“感念”,皇帝感念什么一个鳌拜什么,大家不知道的话,那么只会让人觉得鳌拜并不配得到这些东西,所以乾隆要把鳌拜的功劳再次谱写出来。

那么鳌拜有什么功劳?

鳌拜的功劳才是厉害了,从努尔哈赤再到顺治,鳌拜的功远远大于过,特别是在顺治时期,孝庄太后有一回生病,鳌拜日夜跪在宫前等待伺候,只要里面的人需要什么,鳌拜立马安排,几日几夜不休不眠,这份心让孝庄都不太好意思动他了。

这些事迹一出,不了解鳌拜的都对鳌拜有了清醒的认知,越来这个大胡子,一开始也没那么坏。

说了功劳,乾隆再次拿捏尺度,他不能打自己爷爷康熙的脸,比如鳌拜的确做错的事情,比如康熙给鳌拜“放大”的罪名,乾隆也一一陈述,这就等同于乾隆彻底给出大伙解释,一个如此劳苦功高的鳌拜,为何落得这幅天地。

这招很高明,既是给鳌拜平反了,也是警示众人。

所以乾隆决定,鳌拜的“一等公”爵位,还是不要给了,恢复康熙五十二年的“一等男”,这也不是在推翻雍正的决定,只是乾隆在一番解释之后,做出对鳌拜最“公正”的处置,因为他对鳌拜的平反最彻底的,所以他有这个权力这样做,不过世袭罔替依旧不变。

到了乾隆这里,鳌拜在清朝的一切就正式盖棺定论了,也因为乾隆并不是鳌拜第一个“平反”的皇帝,所以乾隆对鳌拜的平反,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在以前不完美的基础上做到了完美,不算太过惊世骇俗,但对于他的名声,肯定有很大的正面效果。

结语:

鳌拜的一生,总体来说都在为爱新觉罗皇族服务,生前大抵如此,离世后更是如此,不过他也靠着他的忠臣换来了潇洒的几年,那时候康熙年幼,孝庄不管,鳌拜只手遮天,也算是过了一把统治者的瘾,只可惜有多疯狂就有多悲惨,鳌拜难逃被杀鸡儆猴的命运。

后来康熙也好,雍正乾隆也好,也渐渐把鳌拜视为一个“工具”,对鳌拜这个争议大,而且非常特殊的人进行身后名声的操作,这对于他们“圣明”的形象有着巨大的帮助,特别是乾隆,将这个机会发挥的淋漓尽致。

或许鳌拜也没想过,自己最后的绝望,竟然在后来还有这么多反转,早知如此,或许他在狱中就不会大喊大叫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等,因为,兄弟,乾隆,顺治,雍正,皇帝,康熙,旨意,多尔衮,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一等,因为,兄弟,乾隆,顺治,雍正,皇帝,康熙,旨意,多尔衮,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一等,因为,兄弟,乾隆,顺治,雍正,皇帝,康熙,旨意,多尔衮,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