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后就读于一所著名中学,成绩优异。长大后,汤若望加入耶稣会,在罗马的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做了一名见习修士。同时他加入灵采研究院,开始探索科学、数学和天文学。那么他怎么会来到中国的呢?
原来,道院里有一个图书馆,汤若望就常常去里面翻阅资料。他看到早期有传教士到中国,并在这里建立了丰功伟绩,心里羡慕不已。特别是看到利玛窦用其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惊倒了中国人,因此受到皇帝的尊敬和重视,他尤为心动。
所以,汤若望也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西方知识,传播到东方,并在东方留下丰功伟绩,成为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于是,他进入罗马学院,开始长达四年的学习研究,其中包括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等。
四年后,汤若望顺利毕业,成为一名神父。随后,他以传教士的身份,与其余21人从里斯本起航东渡。公元1619年7月15日,是汤若望第一次踏足中国领土,他和教友们一同抵达澳门。这一年,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
汤若望凭借自己的学识,成功得到了明朝廷的重用,他帮助明朝造炮,翻译矿冶新书等等。虽然没能挽救明朝,却为自己挣得了声誉。所以清军入关后,也对他十分优待。
顺治皇帝也十分器重汤若望,因为他一向看不惯多尔衮,汤若望又曾向他建议,要多提防多尔衮。因此顺治将汤若望视为“自己人”,常常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就连亲政的日子,都让汤若望来定。不仅如此,顺治还称呼他为“玛法”,就是满语中“爷爷”的意思。汤若望进宫时,可以不经过太监传唤,也不用行叩拜大礼。
顺治临终前,对于立储一事摇摆不定,他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皇次子福全,一个是皇三子玄烨(后来的康熙),于是征求汤若望的意见。其实顺治更加看好福全,不过孝庄太后更看好玄烨,所以孝庄太后,事先找了汤若望,希望他能推荐玄烨。
顺治当时年仅24岁,之所以急于选定继承人,交代后事,是因为他感染了天花。汤若望深知天花的危害性,于是他向顺治力荐皇三子玄烨,就是因为玄烨生过天花,并且痊愈。
正因为汤若望一席话,才让顺治最终决定传位给康熙,如此说来,汤若望就是康熙的恩人。既然是恩人,为何在康熙时期,汤若望却会被判死刑呢?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汤若望虽然为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智慧,但清朝的一些保守派,并不能接受。特别是汤若望得到皇帝重用后,他们更是嫉妒,所以中西历法之争愈演愈烈。其中以杨光先为首的保守派,就弹劾汤若望三大罪状: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康熙三年,朝廷会审汤若望等人,结果就判定,将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历科李祖白等人凌迟处死。不过汤若望被判处死刑,却不能说是康熙“忘恩负义”,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候是康熙三年,也就是说,康熙还没有亲政。实际上这时候,正是鳌拜专权时期。鳌拜信的是萨满教,本身与汤若望就对立。加上汤若望的教徒发展十分迅猛,已经多达15余万人,便更让鳌拜不满,所以汤若望才会被判死刑。同时,朝廷还取消了汤若望推行的《时宪历》,复用旧历法。
幸好的是,还没等汤若望行刑,京师就发生了一次地震。为此,朝廷进行了一次大赦,汤若望也就因此逃过一劫。不过康熙五年,汤若望还是病逝了,享年75岁。
第二年,康熙就扳倒了鳌拜,得以亲政。同时,清朝复用旧历法之后,便由杨光先出任钦天监正。不过在此期间,出现的误差却相当大,最终康熙就撤了他的职位,又开始采用“时宪历”。
与此同时,康熙为汤若望平反,特地发布了祭文,恢复其职务和荣誉。汤若望若是泉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了。至少从头到尾,康熙都没有“忘恩负义”。
(参考文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