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虽然比起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纪晓岚而言,他似乎很少被提及。
但当乾隆问他“大清一年生死多少人”时,他却回答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大清朝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
这个绝妙的回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墉的父亲清朝著名大臣刘统勋,其祖上自清初就开始做官了,他是生于官宦世家的人才,但他家族的官员实属“穷”。
刘墉的祖辈只有实实在在的“清廉”——他们一心为国,从不做贪赃枉法之事,是百姓眼中的好官!
刘墉曾祖父在顺治帝手下任职,是个六品小官,保清廉之身至过世;祖父更是“身体力行”践行着清廉作风,不仅亲自去勘探四川当地的收成,待弄清楚了其税收情况便让皇帝减少此地赋税。
因为过分清廉,据说刘墉祖父“穷”到给母亲送葬的路费都拿不出,最后还是百姓集资给了他钱去奔丧......
清廉的优秀家风一直传到刘墉父亲这代,可惜的是其父和祖父最终劳累死在了职位上,当真令人敬佩!
而被誉为清代著名政治书法家的刘墉也继承了祖辈的正直优点,甚至运用自己的聪慧巧智将它愈加发扬光大。
乾隆十六年,家族清誉声名在外的刘墉也借了父辈的光,参加科考时未经历诸多繁琐的程序而是直接就以“举人”身份参与考试,后来的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看过电视剧的一些人会问:刘墉不是驼背吗?皇帝挑选国家人才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外在面貌的,怎么他相貌平平也给录用了呢?
事实上,青壮年时期的刘墉并不是驼背的,据历史等考证,他身高甚至在180之上!驼背或许是他步入了老年才有的体貌特征。
而作为彼时当朝的乾隆皇帝,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虽然他最令人闻名的是“下江南”,不过在国家之事的处理上亦算井井有条,只是这位知名的长寿皇帝有捉弄大臣们的“小爱好”而让属下着实头疼。
常以自己诗词歌赋为傲的乾隆除了炫耀才华外更爱抓着大臣问刁钻问题,每每此时,大臣们都会畏惧退缩而不敢轻易作答,恐招杀身之祸。
但刘墉是个例外,聪明绝顶的他就敢于直言回答,但在和皇帝斗智斗勇之前,刘墉曾经历过一段不太舒心的日子,即此前因自己监督失察致使手下侵吞国库银两,他因此受牵连而被乾隆发配充军。
其实乾隆本质上还是舍不得失去这位有谋略的人才的,日后他赦免了刘墉之罪并让其去广西任职,此后的刘墉又陆续在江苏、山西等地为官。
当官期间他也充分发挥着自己公正廉明的优秀作风,为老百姓勤恳地办了好多实事,名气口碑皆流传在外,亦因此有了调回京城的机会。
不过彼时的刘墉已是62岁的高龄,刘墉回京后,一日,乾隆在上朝时突然问刘墉:“爱卿是否知道我大清一年死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出生呢?”
刹那,身旁的大臣们不禁为刘墉捏了把冷汗,封建王朝可不像如今这般科技发达,有相应的联网技术记录下全国所有新生儿或死亡之人的数量,不可能做到清晰明确的人口密度调查。
再说,彼时也没有专门的官员去民间做人口普查这类事,皇帝这明摆着是故意刁难刘墉嘛!
刘墉也深知此题根本没有精准的数字答案,但如若自己随便编造一个数量则是欺君之罪,不仅可能使自己丢了项上人头甚至会祸及家人。
若憋着不回答则会被皇帝认为自己不够聪慧,从而失去圣上恩宠。
但比乾隆大9岁的刘墉毕竟是个“老江湖”,他快速思索了一番后脱口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大清朝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
在朝的众人均疑惑不解,乾隆不解道:“这是何意?出生和死亡之人竟如此不平衡,那我大清还怎么延续辉煌?”
刘墉不紧不慢回道:“一人指生于今年的皆属同一属相,十二人指死去的那些人皆属十二属相。所以,不管大清一年生多少人,他们都是‘同一属相之人’;而去世的也不外乎在十二属相内。”这个回答当真令人拍案叫绝!
刘墉用我国特有的十二生肖属相指代新生和去世的生命,再如何挑刺都脱离不了“十二属相”!乾隆听完暗叹起刘墉的睿智来,满朝文武亦是对刘墉敬佩有加!
虽然面对皇帝的“脑筋急转弯”,刘墉的回答听上去有些耍小聪明,但诸如此类小事他很懂得“投乾隆之所好”,努力给对方一个诙谐幽默而点到即止的答案。
“小事”还体现在他对待乾隆的宠臣和珅方面,彼时和珅有着皇帝这个强硬的后台自然事事高调时时张扬,清廉的刘墉懂得韬光养晦,他不会同和珅在日常琐事上起冲突,亦不会随大流主动巴结他,总之对其是能避则避。
等到嘉庆皇帝继位来处理和珅时,奉命寻找其罪证的刘墉便一鼓作气找出了和珅几百条大罪,与其他狠治贪官的大臣们一同将之送往刑场。
乾隆与刘墉的问答轶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聪明者还需情商高而低调行事。
倘若刘墉回答的不是上述“十二属相”而是单纯奉承巴结的、没营养的话,既不能使龙颜大悦也会引其他大臣嫉妒轻视。
现实生活里,也唯有像刘墉这样拥有大智慧的人,方能在事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