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美国电视台还没有开播、电脑还没有诞生,穷困潦倒的美国人只能听广播。有媒体的地方就有大V,虽然广播大V们没有办法参与直播访谈,但至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年,美国戏剧界天才奥森·韦尔斯才刚刚23岁,但他已经声震百老汇。他打算从戏剧界走向全美国,于是做了一个很酷的决定:把一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改编成广播剧,并且以新闻节目的形式通过广播播出去。
于是,1938年万圣节那天晚上,哥伦比亚广播突然插播“新闻”,说火星人正在入侵地球。节目刚开始,就有600万听众收听。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几十万人惊慌失措地从家里跑到了街上,人们抱头痛哭,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跟亲人诀别,并且出现了多起踩踏、车祸事件。
搞出这么大的一个乌龙,市长气得说不出话来,警察怒气冲冲要起诉韦尔斯,但是又找不到理由:广播的开头和结尾都有说明,这一切纯属虚构,甚至中间还四次打断“演员”的话,把说明又念了一遍,但听众还是信以为真。这次悬念营销很成功,韦尔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从戏剧界大V一跃成了全美大V,到处拍广告、拿赞助,白宫还请韦尔斯去参加宴会。
有人凭借创意成为大V,有人则是凭借声音取胜。作为一名身材高大、“声如风琴”的神父,查理·库林格最开始被邀请在一个电台上布道。到1938年时,四十多岁的他已经有了众多粉丝,并且创办了一个有六十多个电台同时广播的、名字呆萌的节目:小花朵的黄金时刻。
在节目中,他用迷人的声音和听众聊与基督有关的事情,听他布道的听众有好几千万,其中不乏忠实粉丝。他也很注重与粉丝的互动,经常在节目中朗读粉丝们的来信并进行回复。他还设定了一个规则:粉丝只要捐点儿钱,就可以得到一件神圣的纪念品—一个印着“小花朵广播联谊会”字样的小十字架,以及一封库林格的亲笔信。这个规则刚被公布,就立刻风靡全美。最初几个月,他每周都会收到超过两万美元的捐款,之后的捐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库林格应该算是粉丝经济最早的践行者。
当然,在1938年的美国,最牛的大V非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莫属。
这一年,罗斯福已经发表了八次炉边谈话,人们把他的相片贴在收音机上,常常一家人备好零食,围坐在一起听他的广播。在1938年的第九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深情款款地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住在为全体美国人民所有的一幢房子里,我受到了他们的委托。”
高高在上的罗斯福选择用这种亲切拉家常的沟通方式直接与民众对话,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让民众感受到了他的诚意。所以,他一发声就能抚慰人心,成了一名关注民生的超级大V,也成了大萧条时期美国民众的精神支柱。
有趣,有料,有深度关注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作者|康夏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