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43岁的努尔哈赤,娶了12岁的阿巴亥为妻。二人情深入骨,可临终前,努尔哈赤却突然杀了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与其他朝代相比,爱新觉罗家的皇帝好像个个是情种。
努尔哈赤独宠阿巴亥26年,皇太极将海兰珠视为珍宝,顺治为董鄂妃放弃了大好江山,康熙为赫舍里氏两立太子……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这些备受宠爱的后宫女子,本该活得幸福美满、恣意潇洒,可事与愿违。
她们不仅无一善终,还都落得个“自古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下场!
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属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了。
她,本是乌拉部最尊贵的公主,为了保存部族的实力,她12岁时,就被叔叔布占泰嫁给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
当时,努尔哈赤43岁,已有7个福晋17个孩子,她人微言轻、初来乍到,处境并不乐观。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刚满13岁的她,就从诸多福晋中脱颖而出,成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福晋”。
三年后,她又接连生下了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和皇十五子多铎,所获恩宠更盛于从前。
即便后来,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反目成仇,屡遭背叛的努尔哈赤,大举兴兵灭了乌拉部,阿巴亥的宠爱也未因此影响分毫。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努尔哈赤念念不忘的,还是陪伴了他26年的大福晋阿巴亥。
在美女如云的深宫,阿巴亥一无强势的娘家助力、二无战功赫赫的子侄支持,却多年盛宠不衰,不得不说,阿巴亥的美貌和心机是非常了得的。
然而,美貌如斯,心机如斯,阿巴亥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努尔哈赤死后不久,她就被逼殉葬,史书更是对她极尽抹黑之能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妃阿巴亥之死
1626年9月30日夜,沈阳城40公里外的瑷鸡堡,灯火通明、戒备森严、一片缟素。
为大清奠定完基业的努尔哈赤,终于走完了他金戈铁马的一生,享年68岁。
听闻大汗龙御归天的消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急忙带人马漏夜赶来,此时,他们惜时如命,不是为了给父汗治丧,而是为了抢夺一件东西——汗位。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阿巴亥泣不成声,四大贝勒急不可耐,他们齐齐盯着大福晋,都想知道老汗王指定的接班人到底是谁?
每个人心里明镜似的:努尔哈赤临终前,一直是阿巴亥侍奉左右,如果父汗留有遗嘱,这个女人一定是知情者!
果不其然,阿巴亥在搞清楚状况后,迅速擦干眼泪,朗声回应道:“大汗遗命:传位于十四子多尔衮,着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代善主动归政。”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眼下,多尔衮年仅14岁,虽掌管有两黄旗下15个牛录(满族集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1牛录约300人),但寸功未立,不仅在朝中毫无根基,就连在军中也威望甚低。
在以军功和实力说话的后金政权里,多尔衮的这点“家底”实在拿不上台面,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足以碾压他。
大贝勒代善,正红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二贝勒阿敏,镶蓝旗旗主,掌管33个牛录;
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掌管21个牛录;
四贝勒皇太极,正白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这其中,尤以四贝勒皇太极的军功最多、实力最强。
所以,阿巴亥企图利用一纸遗诏,就让四大贝勒听命于自己的做法,实在是太幼稚了。
她高估了自己和三个儿子的能力,也低估了四大贝勒的野心。
弱肉强食之下,即便努尔哈赤的遗诏是真的,谁又会去认真执行呢?
起码大贝勒代善不会。
努尔哈赤生前曾确立了八大和硕贝勒共议制,按照规定,新汗王必须要经过诸贝勒推举产生。
在一致认定阿巴亥“捏造遗诏”后,代善率先发言、表明了立场:“四贝勒德才无双,深得先帝喜爱、众人信服,应当速登大位!”
诸贝勒顿时面面相觑,但很快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随即异口同声附和道:“请四贝勒速登汗位!”
“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诸贝勒皆喜曰善。议遂定,乃合词请上即位。”——《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荣登汗位、宛若新生,而阿巴亥却一败涂地、永无翻身的机会。
不久,阿巴亥接到了努尔哈赤的另一封“遗诏”:“为防止大福晋祸乱朝纲,我死后,务必命大福晋殉葬!”
阿巴亥犹如当头棒喝,立即厉声质问道:“大汗几时说过让我殉葬?!”
诸贝勒不愿与她纠缠,只冷冷回答说:“这是先王遗命,谁敢不从?”
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
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太祖武皇帝实录》
说话之际,二贝勒阿敏突然绕到阿巴亥身后,将一根弓弦,勒在了她的脖子上。阿巴亥想起三个儿子,拼命挣脱,可弓弦越勒越紧,片刻不到,年仅38岁的阿巴亥,就被活活勒死了。
也有史料记载,阿巴亥是自缢而死的。
可不论哪种死法,阿巴亥的死都是被四大贝勒逼的。
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关于阿巴亥殉葬的原因,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努尔哈赤“遗诏说”。
按照《太祖武皇帝实录》的记载,阿巴亥被逼殉葬,是执行了努尔哈赤的遗诏。
原因是“阿巴亥虽颇有美貌,但心机深沉、嫉妒成性,经常惹大汗不高兴”,为了防止她日后祸乱朝纲,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言,命她殉葬。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太祖武皇帝实录》
事实果真如此吗?
后金确实有殉葬的习俗。
丈夫死后,家里要有一名妾室殉葬。殉葬之日,从殉之妾要盛装坐在炕上,然后接受嫡妻和家人儿女的行礼,礼毕即“上路”。
从殉之妾的死法一般是弓箭射杀或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愿殉葬的话,家人就会群起而上,将其活活掐死。
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装而坐炕上,主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引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之死矣。”---《宁古塔志》
除此之外,从殉之妾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膝下没有子嗣;
第二、与丈夫关系和睦,与夫不睦的妾室不能殉死。
很显然,阿巴亥被选中殉葬,实在不符合习俗规定。
首先,阿巴亥是嫡妻,而殉葬者一般是妾室;
其次,阿巴亥育有三子,且有两个儿子尚未成年,当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4岁,多铎只有12岁;
第三,据《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这说明阿巴亥与努尔哈赤夫妻之间并不和睦;
第四,天命五年,当努尔哈赤发现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时,盛怒之下尚且顾念幼子、不忍杀妻,临终前,又怎么会弃幼子而不顾,硬要逼死尽心尽力、痛改前非的大妃呢?
“大福晋可不杀之,幼子患病,令其照看。我将不与该福晋同居,将其休弃之。”——《满文老档》
由上可知,努尔哈赤留下遗诏,命阿巴亥殉葬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第二种:四大贝勒“矫诏逼死说”。
阿巴亥的结局,完全是自找的。
原本,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努尔哈赤死后,摆在阿巴亥面前的,还有两条路。
第一条,闭口不言努尔哈赤的遗命,不管汗位由谁来继承,她只管保持中立、低调做人,虽然风光不再,但起码能衣食无忧、平安终老;
第二条,凭借努尔哈赤的遗诏和大福晋的威望,率先下手,将四大贝勒中的代善、阿敏变成自己的坚定盟友,然后再将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人马,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样一来,即便多尔衮年幼,阿巴亥也能与皇太极一较高下,将儿子顺利扶上汗位。
17年后,皇太极的庄妃就是用这个方法,将年仅6岁的幼子福临,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阿巴亥不是庄妃,自以为聪明的她,事前无盟友,事后无对策,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为了保证自己继承的合法性,必然会想方设法杀了手握遗诏的阿巴亥,以绝后患。
除此之外,皇太极之所以执意逼死阿巴亥,还有以下三个考虑:
第一、彻底杜绝多尔衮继位的可能性。
努尔哈赤临终前将自己掌管的两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一母同胞,又有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做后台,一旦同气连枝,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皇太极最大的竞争对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皇太极必须趁父汗驾崩之际,除掉阿巴亥。
没了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就失去了依靠,他们对皇位也没什么威胁了。
第二、迫使代善改变立场。
代善是皇太极得以继承汗位的关键人物,原本,这汗位该是他的。
可一个告密者的出现,彻底毁了代善的大好前程。
1620年3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代因札,实名举报大福晋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有私情!
代因札说得有鼻子有眼:大福晋不仅多次深夜出宫,前往大贝勒府,还在宴会上,精心打扮,公然和代善眉目传情。
努尔哈赤勃然大怒,立即下令秘密调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自己宠爱多年的娇妻,竟然真的和大贝勒暧昧不清!
家丑不可外扬,为了顾及颜面、照顾幼子,努尔哈赤只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赶出了后宫;
而对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则以“虐妻亡妻之子”的罪名,正式废黜了他的储君之位。
“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旧满洲档》
阿巴亥大呼冤枉,自己不过是为了儿子们的将来考虑,提前与大贝勒搞好关系而已。
后金有收继婚的习俗,子娶父妻、弟娶寡嫂都是正常现象,努尔哈赤也曾表示过,自己死后,会让大贝勒代善代为“照顾”阿巴亥。
况且,阿巴亥主动结交的对象,不止有大贝勒代善,还有四贝勒皇太极。
只不过,皇太极比代善更狡猾、更有眼光,他不仅没有接受阿巴亥的示好,反而隔岸观火、看了一出好戏。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满文老档》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桩告密案的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四贝勒皇太极。
因为只有他,才是整个案件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获胜者。
阿巴亥一旦被废,她生育的三位嫡子必然会受到牵连,而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代善,也会储位不保。
可谓“一箭三雕”,真是好计策、好谋略!
虽然,一年后,阿巴亥得以重返后宫、重做大妃,可经此一事,她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再结交继子和外臣,代善也永远与汗位失之交臂了。
六年后,皇太极故技重施,决定逼死阿巴亥。
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一,不敢不从,因为他一旦开口为阿巴亥求情,就会坐实二人“暗通款曲”的罪名,为了自证清白,代善只能力挺皇太极,成为逼死阿巴亥的帮凶。
值得一提的是,与阿巴亥一起被逼殉葬的,还有曾经告发她的小福晋阿迹根、代因札,努尔哈赤生前共有妻妾16人,皇太极独选她们殉葬,难道不是为了杀人灭口、掩盖曾经的阴谋吗?
“又有二妃阿迹根、代因札亦殉之”。——《太祖武皇帝实录》
第三、发泄长期以来对阿巴亥的不满和仇恨。
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她比努尔哈赤小16岁,因容貌秀丽、通情达理,颇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当更年轻、更美貌的阿巴亥来到努尔哈赤身边时,努尔哈赤很快移情别恋了。
被冷落的孟古哲哲一直郁郁寡欢,不久就积郁成疾、魂归故里了,她去世时,年仅28岁,皇太极只有11岁。
从此,皇太极将痛失母亲的责任,全部归咎在阿巴亥的头上。
一旦时机成熟,皇太极岂能不报“杀母之仇”?
在皇太极这样的对手面前,阿巴亥的政治手段实在是太稚嫩了!
总结:
按照规定,殉葬的嫔妃,死后一般会得到“追封”,以示皇家的恩宠。
可阿巴亥不仅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被刻意抹去了存在的痕迹。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他将努尔哈赤追封为高皇帝、将生母孟古哲哲追封为圣武皇后,并将其神位供奉于太庙。
而与孟古哲哲同等地位的阿巴亥,不仅没得到追封,连神位也没有设立。
后来,多尔衮掌权,他以顺治帝的名义,极力为母亲翻案,阿巴亥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皇后谥号,神位也得以进入太庙。
可仅仅四个月后,多尔衮就暴病身亡。
顺治帝开始反攻清算,不仅将多尔衮挫骨扬灰,还取消了阿巴亥的谥号,撤去了她的神位。
127年后,乾隆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并为其平反、恢复了他后世子孙的爵位。
可对其生母阿巴亥,只字未提。
历史好像彻底遗忘了这个女人。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甄嬛传》里的一个场景,甄嬛为了报复昔日的政敌,对皇后宜修说:
“他日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只字片语。”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遗忘。
皇太极不仅逼死了她,还想尽方法让后人忘了她。
这,大概就是对阿巴亥最残酷的惩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