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将参与夺嫡的皇三子弘时赐死,这是真的么?
在雍正皇帝的10个儿子中,皇嫡长子弘晖8岁夭折。次子弘昐2岁夭折。三子弘昀11岁夭折。由于次子弘昐2岁夭折,未序年齿,所以本为四子的弘时便成了皇三子了,再加上前面的皇子皆夭折,所以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名义上的皇长子,大阿哥了。而在雍正皇帝的这10个儿子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若算中间夭折第七、八、九子的,他为第十子)。
翻遍整个《清世宗实录》,连弘时的名字也没有出现过。在1927年编成的《清史稿》的皇子列表中也是以“世宗第三子,早死,无嗣”,和列传中“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一笔带过。但在雍正朝奏折档案中有“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也就说在,雍正四年的时候,弘时被过继为允禩(康熙皇八子)为子,并于宗室内除籍,剥夺了象征皇室成员的黄带子。由于当时的允禩已经被雍正圈禁,所以交由康熙的十二子允祹看管。
把跟自己敌对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政敌,雍正的手段也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在后来的《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了刚刚登基不久的乾隆皇帝,发布了的一条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 也从侧面回应了此事。
另在清朝族谱玉牒中才留下了弘时的具体死亡时间,“第三子弘时,一子,康熙43年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雍正和弘时直接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历史没有正面记录,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去猜测。
弘时生于康熙43年,他目睹了九子夺嫡的激烈过程,皇阿玛雍正继位时已经44岁,已经不算年轻了。而他当时身为名义上的皇长子,时年19岁,而诸弟皆年幼,仅次于他的弘历才12岁。他认为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
而在不久之后,雍正元年11月祭祀康熙的典礼上,雍正没有亲自出席,却派了12的弘历亲往主持。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在春秋时期,只有王位继承人才有资格主持前任君主的祭奠。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一生没有太子,但死前却“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就是说回来主持我的葬礼,继皇帝位的意思。
康熙皇帝两次废了太子之后,也没有立太子,但康熙在晚年也是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祭祖。
此时只要具有政治头脑的人都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含义。所以恼羞成怒的弘时便逐渐与皇八子允禩一党联合,同皇阿玛雍正形成对立。在雍正四年的大清洗中,允禩、允禟被圈禁,还奉旨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其党羽也被打击。被称为恩人的年羹尧同年被赐死,顺便一提,金庸的先祖查昇的堂兄查嗣庭也在这一年被杀,其家族成员也被牵连。翌年,被雍正亲口成为舅舅的隆科多也被抓了。
而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作为允禩的一派,也在雍正清理的对象,所以才有了文章前面那段奏折的引述。即将弘时过继为允禩为子……但毕竟是亲生儿子,将其像前废太子胤礽那样圈禁又有所不忍,于是交由康熙的十二子允祹看管。至于交由允祹原因,一来是允祹无子,二来允祹当年由苏麻喇姑抚育,性格温顺,没有参与夺嫡之争,恐怕雍正是以此作为一种隐喻。
而弘时最后的结局,他除籍死于一年后,即雍正五年。后来登基的乾隆皇帝,发布谕旨“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碟之内”,也算部分恢复名誉了。
另外有人还说,雍正杀子,否则怎么能一年之内死亡。对此,我仅举一例,乾隆皇长子永璜因为在乾隆的皇后丧礼期间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大加斥责几句,当时永璜只有二十岁,却从此郁郁寡欢,一年多以后便去世了。
其实任何人在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后,都会严重影响健康,短期内导致死亡,这是很常见的。
最后再提一点,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于乾隆二年病重,乾隆皇帝亲往探视,在其死后又亲自在五龙亭祭奠,并葬在雍正的泰陵妃园寝之中。
其实这个历史事件的资料非常多,鉴于网络的文体,我只把比较重要的挑选出来了。看历史不是简单的听故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